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
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3、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4、夫人必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管子·五輔》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7、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9、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1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1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黃鶴樓》
12、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3、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醜上》
14、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廣賢文》
1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16、誌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18、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學而》
19、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20、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21、仁者壽。――《論語·雍也》
22、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策林》
2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
25、不降其誌,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6、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27、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2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2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3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1、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傳》
32、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3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3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35、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36、文化的進步乃是曆史的規律。——約翰·赫爾達
3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38、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39、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40、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41、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4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3、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44、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45、義,誌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
4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47、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48、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49、日新之謂盛德。――《周易·係辭上》
50、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
5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5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53、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邱吉爾
54、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55、誌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5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5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58、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59、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60、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6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6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6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64、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65、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66、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67、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68、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6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70、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裏仁》
71、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