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3、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4、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5、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7、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8、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史記·太史公自序》
9、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10、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1、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13、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5、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16、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17、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誌。——桓寬《鹽鐵論·地廣》
18、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19、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20、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2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22、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23、誌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24、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2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蜀書先住傳》
26、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裏仁》
2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28、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29、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
30、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3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3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33、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3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35、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36、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衝國傳》
37、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38、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39、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4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係辭上》
41、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42、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43、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44、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孟子·騰公天下》
4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46、有誌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47、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醜上》
48、寬則得眾。——《論語·陽貨》
49、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50、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5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52、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5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54、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55、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56、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黃鶴樓》
5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58、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59、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6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61、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6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6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64、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65、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66、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67、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68、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係辭下》
69、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70、誌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71、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7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7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滿江紅·寫懷》
74、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75、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7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
7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7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79、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80、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寸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勸學》
8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莊子·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