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格言:含有勸戒和教育意義的話,一般較精練,如“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名言:著名的話。如至理名言。
諺語: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警句:簡練而涵義深刻動人的語句。
相同點:四者都是有一定涵義的話,四者都是被廣大群眾接受認可並相對固定下來的話。
不同點:四者不同點在於,各有表達上的側重點和特點。 諺語主要強調它的出處來自民間,出自百姓之口,經過廣泛流傳而固定的語句 警句著重表達含義深刻生動,使人特別注意而告誡的句子,強調“警”就是使人特別注意
名言是著重從言論的知曉度來說的,它是著名的,因此名言也常說成“名人名言”,往往名言不僅言論著名,且大家一般知道這句著名的話是誰說的 格言是含有教育意義的話,和警句相似,所以一般把格言和警句連起來合稱“格言警句”。
一個具體問題 關於“‘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諺語”嗎? 嚴格說來,這句是名言不是諺語,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先由三國時董迂所說(見《三國誌魏誌》)。 雖然這句話引用很廣泛,但是非常奇怪,人們引用說明道理往往忽視了它的出處,所以許多人以為它來自民間,故許多人常在引用此語時灌之以“古語曰”、“有俗語曰”、“人們常說”之類的說法,連宋代大學者朱熹也沒有提及此語之出處,隻說“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朱子讀書法》)看來,董遷之名不“著”,已經為後人所忘記,於是才把它當做了諺語。
定義
格言:含有勸戒和教育意義的話,一般較精練,如“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名言:著名的話。如至理名言。
諺語: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警句:簡練而涵義深刻動人的語句。
相同點:四者都是有一定涵義的話,四者都是被廣大群眾接受認可並相對固定下來的話。
不同點:四者不同點在於,各有表達上的側重點和特點。諺語主要強調它的出處來自民間,出自百姓之口,經過廣泛流傳而固定的語句警句著重表達含義深刻生動,使人特別注意而告誡的句子,強調“警”就是使人特別注意
名言是著重從言論的知曉度來說的,它是著名的,因此名言也常說成“名人名言”,往往名言不僅言論著名,且大家一般知道這句著名的話是誰說的格言是含有教育意義的話,和警句相似,所以一般把格言和警句連起來合稱“格言警句”。
一個具體問題關於“‘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諺語”嗎?嚴格說來,這句是名言不是諺語,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先由三國時董迂所說(見《三國誌魏誌》)。雖然這句話引用很廣泛,但是非常奇怪,人們引用說明道理往往忽視了它的出處,所以許多人以為它來自民間,故許多人常在引用此語時灌之以“古語曰”、“有俗語曰”、“人們常說”之類的說法,連宋代大學者朱熹也沒有提及此語之出處,隻說“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朱子讀書法》)看來,董遷之名不“著”,已經為後人所忘記,於是才把它當做了諺語。
格言:含有勸戒和教育意義的話,一般較精練,如“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名言:著名的話。如至理名言。
諺語:在群眾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警句:簡練而涵義深刻動人的語句。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