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恨早
莊雅婷
有很多故事其實都是時間的故事,無論是陰差陽錯,還是天長地久,從積澱人生智慧,到治愈心靈傷口,隻有時間可以撫平一切,改變一切。若不變,則是永恒。但是,某個時刻,對於時間來說,隻是它無盡的漫長中的一個刻度;而對生命來說,也許是一個標注命運轉折的關鍵點。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說的是相見恨晚,“傾蓋如故”說的也是相見恨晚。總有些美好的事情,讓我們覺得遇見得實在太晚。然而有些可以亡羊補牢,有些錯過了就一輩子錯過了。但是再美好的人和事,如果遇見得太早--那時我們還沒有能力支承受,還沒有相應的人生智慧和閱曆去理解――那麼,過早地遇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錯過。就像歌中唱的那樣:“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白頭如新”就是這樣的詮釋――因為我們當初不懂得愛的方式、寬容或悲憫之情,就算相識甚早,也錯過了再進一步的機會,甚至到老都不了解那個真實的內心。即使後來終於恍然大悟,恐怕也隻能默默感慨,“那時,我們不懂愛情”。
一把鋒利的刀,當然可以所向披靡,但把它交給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卻注定是危險的。無論你遇見多麼美好的人和事,都要有與之匹配、可以承擔的能力,才差不多能談到享受人生。愛情固然美好,但若發生在年齡、閱曆、見識尚不足者的身上,卻未必能同樣收獲美好的結果。甚至友情也是一樣,年少時的我們,雖然純真無垢,但太要求純粹,往往不夠寬厚和包容,可能就因為一個小小的誤會,從此就形同陌路,要到很多年後才在心底感慨,“如果我這時遇見他(她),一定會好好珍惜這份友情”。
所以,你在生命中遇見什麼人、什麼事,關鍵在於那個時間點――你是否有能力來承擔這種可能美好也可能悲劇的人和事?假如能,那麼就一切剛剛好,假如不能,就要感慨相見恨晚或相識恨早了。相見恨晚並不經常發生,而相見恨早――你於有意無意間錯過的緣分和機遇實在太多了,多得甚至來不及發覺,非要等“滄桑”之後才會悔恨。所以,若是還處在不足以享受它、控製它的時候,那最起碼,要學會珍惜這些機緣,以免上後惆悵當時的惘然。
樓主也愛看格言嗎?我很愛這篇文章,引發了我的共鳴啊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