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精誠"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大醫精誠》,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誌,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常被用來讚譽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
相傳三國時,名醫董奉隱居廬山。他為人看病從不收診金,隻要被治愈的病人種植杏樹。幾年以後,被治愈者無數,而杏樹也有了十餘萬株,蔚然成林。每當杏熟的時候,董奉便貼出告示,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得用稻穀來換杏。然後董奉又將收到的稻穀,悉數用於救濟窮苦百姓。鄉民們敬佩董奉的人品和醫德,便寫了"杏林春暖"的條幅掛在他家門口。從這以後,"杏林春暖"一詞逐漸流傳開來,沿用至今。
“懸壺濟世”
《後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鑽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鑽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隻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後來,費長房隨老翁十餘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裏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餘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這僅是一則神話傳說,但卻為行醫者罩上一層“神秘外衣”。後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的標誌。如今,雖然中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了下來。
懸壺濟世
扁鵲再生,在世華佗,救死扶喪,妙手回春
我空虛的心靈,終於不再流淚
期待著雨後,繽紛的彩虹
訴說你我的約定
我不安的腳步,終於可以停歇
主你已為我,擺設了生命的盛宴
與你有約,是永恒的約
彩虹為證,千古不變
我要高歌,為生命喜悅
萬物都歌頌你的慈愛
大地訴說你的恩
詩
尊容幸晤禮彬彬,拜讀華章沁客心。
弄墨佳珠文苑秀,回春妙手杏林珍。
粗言意淺慚濡帛,雅句情長貴比金。
老鳳山深鳴更暖,聲聲唱徹主旋音。
散文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優秀的醫生, 醫生是一個崇高的職業,治病救人是醫生的職責。醫生救人小到門診,大到手術,關係到人們的生命,因此,他們總是那麼專心致誌,不敢有一絲疏忽大意,他們知道一個小錯就能釀成大禍。每當知道醫生又救治好一個垂危病人,我的心裏即羨慕有佩服,不由暗暗下定決心:長大了我也要當醫生
說來話長,我想當醫生還有原因呢…,今年4.5月的時候,非典病魔肆掠北京城的時候,恐怖的氣氛籠罩在北京上空,不斷有疑似病曆出現,弄得人心惶惶。就在這時,白衣戰士們不顧個人安危,日夜奮戰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在抗非典前線有這麼一家醫院----小湯山醫院,發生了這麼一場感人的故事:一名醫生,從隔離開始就戰鬥在第一線,大家讓他休息,他總是說:“我已經上了一線這麼長時間了,有了一定的經驗,可以更好的履行我的職責,重新換人又加大了感染源,我在幹一段時間吧?”這位好醫生已數月未跟家裏聯係,他把對家的思念深深得埋在心底,更加忘我的工作。終於,他被傳染上了非典,因為發現得太晚,已到了危重的關頭,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可這位醫生在隔離區解手記者采訪時,盡管眼裏噙著淚水,無限留戀這美麗的世界,卻堅定的說:“請把我的遺體交給醫學組織用於解剖,盡早解決非典疫苗,讓更多 的病人早日離開醫院,早日回家團圓。”這位醫生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打動了大家,我們為他的殉職而痛苦。他犧牲時才36歲,還那麼年輕,生命對他來說是那麼短,我不由心裏輕輕地說:“好大夫,您走好!”坐在沙發上,我想起了醫生我的幫助…
那是一個盛夏,太陽把大地都快焦了,我仍舊在大院裏瘋玩兒。玩兒捉迷藏時,大家把大院的角落都搜索了一遍,也沒找到我。當他們重新搜索時,終於在草跺裏發現了我,我已昏迷不醒了。媽媽聽說後很快趕來,背起我便向醫院跑去。到了醫院,已快下班了,醫生輕輕的把我接了過來放在床上。診斷了起來,又是打針又是喂藥,還給我按摩。直到我醒來,又給我倒來糖開水,直到我感覺好一點,又讓媽媽取了藥,把我們送出醫院,見天色已晚,又幫我們叫了出租車,目送我們遠去。媽媽和我感激得不知說什麼才好,隻知一個勁的說:“謝謝!謝謝!”從此以後我常常對人講醫生對我的幫助。更堅定了當醫生的決心。
我知道,當醫生要有好的學問,好的品格。我現在隻有好好學習,奠定好基礎,長大了才能當上一個受人尊敬的好醫生。
張曉風的初綻是一篇散文,裏麵有一段,也算是一篇。
篇幅應該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