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 母愛 是血與脈的相通相融 是兒女的福母親的痛母愛 猶如春天的風 她輕輕拂過 大地才會一片綠色母愛 是天上的雲 總讓烈日 先從她的身驅穿過 給大地呼風換雨降祥和母愛 是雨後的霞 總讓清洗過的大地 不棄的躺在懷裏 把七彩人生夢譜寫在高高的天際 ---------------------------------母愛,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我們賦予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沒有曆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卷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象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當代散文家餘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聲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母愛是天涯遊子的最終歸宿,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它伴隨兒女的一飲一啜,絲絲縷縷,綿綿不絕,於是,在兒女的笑聲淚影中便融入了母愛的纏綿。母愛就象一首田園詩,幽遠純淨,和雅清淡;母愛就是一幅山水畫,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母愛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輕吟淺唱;母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母愛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母愛就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就是兒女病榻前的關切焦灼,母愛就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想起了母親,誌向消沉就會化為意氣風發;想起了母親,虛度年華就會化為豪情萬丈;想起了母親,羈旅漂泊的遊子就會萌發起回家的心願;想起了母親,彷徨無依的心靈就找到了棲息的家園。時光如水,年華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們多少回憶,卻始終不改我們對母親的綿綿思念。鶯歸燕去,春去秋來,容顏漸老,白發似雪。兒女在一天天長大,母親卻在一天天衰老。當兒女望見高堂之上的白發親娘,他們都會投入母親懷抱,熱淚漣漣!母愛也是文學和音樂的永恒主題。文人以母愛為題,寫出的文章便滋潤蘊籍;樂師以母愛為題,彈奏的曲調便清柔幽美,餘韻綿綿。“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曆經坎坷,窮困愁苦,而母親的笑容卻時刻令他夢縈魂牽。在他得知母親將來的時候,掩不住臉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悅,抖落衣冠上層累的風霜,拂去心頭積澱的風塵,攜妻將雛,到溧陽城外迎接母親。芳草萋萋,花香陣陣,白雲舒卷,碧野晴川,處處洋溢著兒子不盡的思念。母子相依,熱淚盈眶,握著媽媽溫暖的雙手,望著母親蒼老的容顏,不禁愴然飲泣,感慨萬千,提筆賦詩,情思湧動,在孟郊筆下,就熔鑄了這首飽含母愛的《遊子吟》,誠摯深切,傳誦千年。唐代詩人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棲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亂後回到家鄉時,已田園寥落,物是人非。淒苦憂愁,睹物傷懷,他將憂國憂民之心與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發,寫成感人肺腑的《無家別》。“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言詞悲切,淒苦哀絕,足以令人慷慨動容,下千秋之淚。東漢末年,蔡文姬被亂兵擄至匈奴,作別家國,萬裏投荒。在被漢使贖回時,母子訣別,含悲引淚,親朋相送,淒涼感傷。她在所作《悲憤詩》中寫道:“已得自解免,當複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號泣手撫摩,當發複回疑”。淒怨哀傷,聲節悲涼,讀之使人落淚。唐人曾以此為題,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訴,欲歌欲哭,一種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於曲調之間。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它沉浸於萬物之中,充盈於天地之間。有了母愛,人類才從洪荒蒼涼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愛,社會才從冷漠嚴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愛,我們才從愁緒走向高歌,從頑愚走向睿智;有了母愛,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曆史的延續,理性的萌動,人性的回歸。------------------------------------------------- 遊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天長地久——母愛 老子《道德經》第七章曰:“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以其不生,故能長生。”這意思是說,天長地久的原因,天地本身沒有生命,天地是以萬物的生命而為生命,萬物雖然有生有亡,但,亡了還生,生生亡亡,亡亡生生,無有窮盡,隻要萬物的生命沒有窮盡,永遠存在,那麼,天地的生命就會永遠存在。 天何以為天,地何以為地?是為天地之間有了生命,尤其是有了人類,特別是人類有了意識,才有了天地的概念。這不是唯心論,這不是說先有了意識,後才有物質,而是說隻有有了人類,並且人類有了意識,這物質這天地才有了實際意義。 老子所言“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以其不生,故能長生。”使我聯想起一個偉大詞彙“母愛”! 天地何以長久,萬物何以長生不息,因為天地間存在著最偉大最無私的母愛。因而,這最偉大最無私的母愛,與天同長,與地同久,隻要天地存在,隻要萬物還生,那母愛就永存。 母愛的最博大的,她不僅僅存在於人類,她存在於動植物所有的生命間,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博大無私的母愛,母愛博大到無所不包無所不容,萬物的所以能夠生生不息,就是因為世間存在著母愛,生命的所以能夠延續,是母愛的原因,天地的所以能夠長久,緣於母愛的博大。 母愛是世界的一切,母愛是天地之間的一切,母愛是萬物的一切。沒有了母愛,就沒有了萬物的生命,沒有萬物的生命,就沒有了天地;天地依賴萬物之生命而有生命,萬物之生命依賴母愛之存在而存在。 歌頌天地的天長地久,就必須歌頌母愛的天長地久,歌頌天地的博大無私,就必須歌頌母愛的偉大無私,崇拜天地的博大精深,就必須崇拜母愛的博大精深,跪拜天地,就必須跪拜母愛,天地是神,母愛更是神。 母愛是神!你懂了嗎?! 母愛,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與萬物共存! 聆聽母愛 很小的時候,當我第一次捧起秋葉,驚歎於生命的美麗。那仿佛一碰即碎的葉片,清晰而蒼老的脈絡,褐黃而沉重的葉色,確確實實撥動了那顆仍有些懵懂的心。輕踏早已枯黃卻蒼勁的草地。初次感受到生命的無奈與堅強。 史鐵生是一位堅強的殘疾作家,然而在他背後有位更偉大的母親卻鮮為人知。不經意間,眼前總會浮現出這樣一組鏡頭:史狠命地捶打自己兩條失去知覺的腿,對他的母親吼:“我活著有什麼勁!”母親撲過去抓住史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包含了做母親的對兒子多少深情,沉澱了多少對生命的無奈,又升華了多少女性的堅強! 可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在一個落寞的秋天永遠離開了史鐵生,彌留之際牽掛的依舊是“我那有病的兒子……” 隱隱地,有一種痛感自心底浮起。我想那個傷感而複雜的秋,已是長久存活在史鐵生心中,植根於成長的足跡裏了。 看過報上的一幅畫:一條鱔魚在一口燒熱的油鍋內弓著身子。畫的配文大意是說,下油鍋的鱔魚極力弓著身子,廚師不解,取出刀具剖之,才知其腹內懷有一條小鱔魚,它是為保護腹中的小生命而努力弓起身體。 我常常在陰鬱漫長的午後一遍遍想起那條弓起身子的鱔魚,一遍遍想象史鐵生母親生前對兒子的不舍與眷念,它們就像掛在屋簷下風幹的蘿卜條,讓我憶起母愛曾是那樣飽滿、豐潤和絢麗多彩。 秋以自己獨有的魅力征服了它的熱愛者,它讓整個世界變得敏感而易傷的同時,也為自己壘砌沉重而悲壯的堅強,母愛展現在人們麵前。 母愛的感覺就好比喝茶,一口一口地品嚐,夏天涼爽,冬天溫暖。初秋的夜給人的局促和失落心情瞬間消散,那是因為母親神奇的力量作用。 當秋日以它最眩目的光彩走進我們渴盼已久的眼簾時,母親,該會有一枚心形的紅葉落在您蒼老而褶皺的手掌裏,那,是我對您的敬愛。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