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二首美句賞析
《秋葉之思》.
北風起了,天氣涼了,秋天來了。
也許四季的交換是讓人們記住自然的個性,溫暖、熱烈、成熟、凝重。我記住了:一年來,在春天播撒溫暖;在夏日裏付出熱烈;在秋風裏滿是收獲;在冬寒裏讓思索更加凝重。
但是,我還是喜歡成熟而又收獲的季節。
當我讓腳步停留在林間的幽靜裏,抬眼望去,往日的綠色,忽然顯得那麼厚重斑斕。是被秋風所感染還是綠色已經疲憊?是讓個性的宣泄還是世界應該就是燦爛?秋葉,撒滿了一地。秋葉,匍匐著大地。秋葉,沉靜在一片回憶。我不忍踏碎它們的夢,繞過它們而去。或許明天風已經將它們吹起,連同夢一起找尋安睡的角落。
秋葉,也有堅強。瞧,那不曾被風刮落的最後掙紮,還依稀在樹上駐守著希望。像是生命的頑強,像是信念應該擁有最後的矜持。
小徑曲幽,滿是枯黃。秋天最後的時光總想要改變著什麼?我不知道那些樹葉會怎麼思想,而我卻遐想連篇。也許一年過的很快,就像它們一樣從翠綠到枯黃是這樣短暫。在時光的不經意間,一切已經改變了模樣。
秋風起了,已經能穿過我單薄的衣衫,也收緊了我對生命的念想。它們飄落了,隻是為了另一次的重生。而我老去了,不會再有生命的年輕。
秋天,也許有著另一種的眷念。那邊有一片被秋風吹紅了的葉子,紅紅火火地掛滿了一樹。記得40年前,在北京的香山就曾收藏著這樣一片紅葉,陪伴了我走過很長的歲月。記憶真是很神奇的,這樣的小事竟然沒有健忘。也許心靈裏總有難以抹去的痕跡,也許惆悵的心靈也需要有種寄托。
常青的樹木與落葉的樹木都是自然的造化,卻不知道落葉和不落葉到底是為了哪般?或許在抵禦溫度的變化時所采取的方法各有巧妙而已。人也許也是這樣,在不同的環境裏,都能找到適應環境的方法一樣。
我想起了美國作家歐 .亨利所寫的一篇短篇小說《最後的一片樹葉》,情節十分動人,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讀過,那最後的樹葉或許演示著一個生命所需要的一種信念。人活著一天就是信念的支撐,就像堅守著最後的飄零。
一陣風吹來,那片枯葉不甘心地在躁動著,跟隨著我的腳步,跟隨著我的遐思。
沒有人會在意那些滾動的樹葉,猶如沒有人在意誰是一顆流浪的心,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
秋色好淒美,紅的、黃的、綠的,一片片,一簇簇,躍入眼簾。“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曹丕的《燕歌行》卻也悲傷。但是眼前的色彩在我眼裏一樣是那麼精彩,觸景生情往往是一種意念在主宰著一切感慨。
秋葉有哀傷,有享受,有五味齊全的感覺。但畢竟走過了生命的全部,還有什麼可以遺憾呢?
我彎下腰來,檢起了一片飄落的梧桐樹葉,輕輕地揉搓起來。手一張開,碎片隨風而去。或許它會變為泥土,用另一種形態迎接生命的到來。
北風起了,天涼了,我該回家了。
看這裏,有好多: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44532.html
母愛是雨,滋潤幹涸之土;
母愛是土,培育細嫩的苗;
母愛是苗,催生茁壯的樹;
母愛是樹,為你擋風遮雨。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母愛是雨,滋潤幹涸之土;
母愛是土,培育細嫩的苗;
母愛是苗,催生茁壯的樹;
母愛是樹,為你擋風遮雨。
找尋你的那片雪
又下雪了……
下的是那樣的細
那樣的緩
如你小巧的腳兒
邁著細碎的步子
把大地都染上你存在的印跡
片片如絮
在風中搖曳著
如你纖細的身姿
舞出那動人的音韻
伸出手,想去接住
它卻調皮地落在臉上
如你的手,膩白又滑軟
如你的唇,冰冷中帶著香甜
輕撫
卻化了
如你的淚,晶瑩中帶著傷痛
滴在我的胸口
痛進我的心房
是誰,是誰
狠心讓你這雪域的精靈流落到這充滿複雜色彩的紅塵
分擔著那不屬於你的痛苦
是誰,又是誰
無情的把你帶離
隻留下匆匆的留戀與不舍
現在
你回到了你的雪國
我回到了我的幽林
沿著你留下的足跡
陪伴的
隻有漫飛的雪
昨日的昨日
你小心地捧住它
把歡樂的笑顏和甜蜜的心靈埋藏它體中
今日的今日
我回到了這裏
江 南 古 鎮
楊國民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曆史,就不能不讀江南的古鎮。假若把整個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麗、行雲流水般的樂章,那麼,古鎮就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樂段。
當你參觀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鎮後,就會驚異地發現:這些古鎮的設置是那麼的規整,一條清流從遠處飄逸而來,又從這裏委婉流去,繾綣纏綿處就是一座古鎮。假如說長江黃河是孕育華夏文明的搖籃,那麼一條條委婉曲流就是滋養古鎮文明的清泉。穿梭往來的舟舸,舉帆落帆,揚槳收槳之間,就把一座古鎮同整個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織得異常和諧熨帖。
街道一律臨河鋪築,兩排擠擠的房屋把天空夾出細長一條,有一排房屋幹脆就是半間建在河麵上的吊腳樓,足見其對水的依傍。青石板的街麵,被千萬雙腳打磨得發亮,把一道邈遠的曆史融凝進去,卻不留一絲痕跡。古街雖窄小,卻並不失之於平直簡約,一條條幽深的小巷細弄,一頭勾聯著古街,一頭曲曲折折地延伸過去,把整個古鎮引宕得一波三折,仿佛有了音樂的節奏。“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那綿長清麗的詩意從古鎮的小巷裏抽繹出來。而夜臥古鎮的吊腳樓上,聽“唉乃”櫓音從遠處飄來,又從你枕下飄向遠方,載去你的遐想與憧憬。一座座“如虹飲水”的古拱橋,巧連妙構,宛若一幀行草書法,筆墨淋漓之間,有一縷墨韻銜接著,構成了整體的韻律和完美。
1.“假如說長江黃河是孕育華夏文明的搖籃,那麼一條條委婉曲流就是滋養古鎮文明的清泉”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答:(1)把古鎮清流與長江黃河進行類比,突出了古鎮清流對古鎮文明的孕育和滋養作用;
(2)暗示了古鎮文明與華夏文明的內在聯係,從而深化了古鎮文明的內涵和文章的主旨。
雨 韻
從維熙
進入生命的夕陽黃昏,才理解了“雨”這個簡單的漢字裏,包容著人生的四季。
按著化學的分子式來解讀雨,是地麵上的H2O氣體,在天空合成為水,然後返還到地麵上來的物質。它在不同季節,有著變形的本能:春雨悄然無聲,充滿了孩子氣的稚嫩和溫柔,像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那般,形象上有點靦腆;夏雨滂沱,象征著旺盛的生命力量,在這個時節草長鶯飛、莊稼拔節上躥,就如同一個人從童年進入青年時期,顯示出無與倫比的陽剛氣勢;秋天的雨聲,歡樂的音符裏摻雜進一些憂傷的詠歎,那淅淅瀝瀝不絕於耳的雨聲,除去讓人看見果實的成熟,感到收獲的喜悅之外,還容易讓人聯想起《紅樓夢》裏的黛玉悲秋,這是人與自然同時走向了成熟的標誌;到了冬天,雨的體形變為片片白雪,與老人的銀發一色,這寓意人已經走到了生命暮年;待到白雪結成寒冰的日子,就是人生終點站到了,於是在墓園裏,聳立起一座座白色的人生紀念碑。
1.為什麼說“雨包容著人生四季”?簡要概括作者這樣說的原因。
答:因為春雨稚嫩、溫柔,如嬰兒;夏雨生命力旺盛,如青年;秋的歡樂中摻雜一絲憂傷,是成熟的標誌;冬雨變成雪與冰,象征人生命的暮年與終點。
散文詩賞析(三 篇)
周莊:雨中看景
柳絲輕揚,綠了
一簾煙雨……
拱橋過舟,水閣向晚。廊坊燈閃……
賞析《周莊:雨中看景》
俊宇的這一短章如一幅袖珍的畫圖,在濃縮的體積內儲藏著豐富的審美資源。
“柳絲輕揚,綠了一簾煙雨”,淡然起筆,卻一語中的地觸到了江南雨景的精魂。煙雨綠了絲柳,變成了柳絲綠了煙雨,輕柔自在;然後在舟橋燈影,飛簷石欄間剪出江南風光的點點滴滴,由物及人,把評彈、足音、油紙傘、石板路等地域特色的意象點染其間,便有著搖曳生姿的韻味。
值得一提的是,這章散文詩在溶入漢語文學傳統的精神上,取得了不露痕跡、和諧自然的效果,所謂“得其神韻”,沒有刻意為之的生硬和任何陳舊感或腐朽氣息。
散文詩如何適當吮吸民族傳統中的精英,素為人們關注,我以為俊宇此篇可資借鑒,也包括它的音樂節奏上的某種古典風格。
選自:http://nkb.0898.net/read.php?news_id=11974&news_class_code=04
遙想荊軻
我想,兩千多年前的易水,一定是清澈浩淼;我想,兩千多年前的易水河畔,一定是人跡罕至,荒草離離。
兩千多年前的一個比現在冷得多的秋日,一群真正的男子漢來到這裏,他們將揭開一個震撼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悲壯故事的序幕。
我想,荊軻不一定十分高大,一襲考究的古代禮服,使他應該像個書生。同行的秦舞陽也許顯得更為威武,但眉宇間肯定沒有荊軻那樣的大度與豪氣。
易水汩汩而流,水邊秋風蕭瑟。在白衣白冠的送行者們的簇擁下,荊軻,就像是一朵巨大的白花的花蕊。
這裏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必定死去,無論他是失敗還是成功。都知道這個書生一樣的勇士將要對抗的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是駕馭那個國家的不可一世的帝王。
尊貴的太子丹早已經哭得像個淚人,高漸離的築聲隻能是一聲聲的嗚咽。這群白衣白冠的人們在為一個活人送葬,而這個必將死去的人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我不知道此時的荊軻,心中是否存有一絲恐懼。可我聽得出他留下的歌聲慷慨激越,看得到他遠去的背影從容瀟灑。
不難想象“環柱而走”的秦王是怎樣的一種狼狽。手執利刃的荊軻雄姿英發,像是在追殺一個血債累累的逃犯。瞬時間,一個帝王的尊貴與威嚴被一個平民的勇敢擊得粉碎。
於是,龐大的王權統治的金字塔,就在一個平民的勇氣下瑟瑟顫抖;於是,一個平民的生命與一個帝王的生命,在一對一的角鬥中實現了真正的平等。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也許,荊軻更愛讀書,而不是擊劍;也許,荊軻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武士,而隻是一個精神上的強者;也許,僅僅是一種偶然。曆史,終於成了我們在司馬遷的《史記》中看到的這個樣子。
王宮大殿的地板上灑滿了荊軻的鮮血,他的臉色由於失血過多而顯得蒼白。但“身披八創”,已經變成一個血人的荊軻依然在“倚柱而笑”。他笑那個不可一世的帝王,笑那些醜態百出的群臣,笑那些殺人工具般的武士,笑那些林立的刀劍!
這是一種怎樣奇絕的笑容啊!
麵對著死去的荊軻,秦王“不怡者良久”。
我不知道,這位未來的始皇帝此刻在想些什麼。但他應該知道,人與人是平等的。一個平民的勇敢,就足以撼動他自以為傳之萬世的強大帝國。
“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在易水邊漸漸遠去的荊軻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他的前麵是死亡,但那也是生命的輝煌,生命的永恒!
賞析《遙想荊軻》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家喻戶曉,寫入詩篇者比比皆是,這便有了難度。倪俊宇取的依然是不拘泥於史實的演繹,而是從史實中“鑽木取火”式地敲擊出火花。
詩從史中淬煉。“風蕭蕭兮易水寒”堪稱千古絕句,倪俊宇從這句詩中提煉出“嘯吼”,易水乃化作了“鋒利的劍”。而荊軻,成為“刃上的鋼”,這是將水、劍和人融為一體的創造,水與劍,都因人而獲得了閃光的升華。
詩人的語言意象在這章作品中有著出色的展示:“秦武陽們的蒼白照見了許多靈魂”的內涵是深厚的,“一紙地圖,終於如秋葉般款款飄落”,真是有聲有色,韻致天成。
結尾也好。形象豐滿,卻凝重大度,不作過份人為的拔高,恰到好處地給予了詩意化的評說,此之謂“分寸感”。
選自:http://nkb.0898.net/read.php?news_id=11974&news_class_code=04
------一幅幅,在槳聲水影裏生動。
飛簷幻象。石樣故事。磚雕傳說……
------一段段,泅入我的憶念.
款款流淌的評彈,洗去馬頭牆的塵跡,亮出一兩朵小花的笑靨。有足音悠長深巷,可覓到油紙傘撐不住的丁香幽怨,滴落在青石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