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是必須的
文/畢淑敏
有一年,我應邀到一所中學演講,北方的農村,露天操場,幾千名學生,臉蛋呈現出一種深紫的玫瑰紅色。很冷。
我從不曾在這樣冷的地方講過這麼多的話。演講完了,我說,誰有什麼問題,可以寫個紙條。這是演講的慣例。孩子們掏出紙筆,往手心哈一口熱氣,紛紛寫起來。
我打開一張紙條,上麵寫著:“我很生氣,這個世界是不平等的。我為什麼是一個女孩?我爸爸為什麼是一個農民,而我同桌的爸爸卻是縣長?為什麼我上學要走那麼遠的路,我的同桌卻坐著小汽車?為什麼我隻有一文筆,他卻有那麼大的一個鉛筆盒?”
我看著那一排鉤子一樣的問號,心想這是一個充滿了憤怒的女孩。我大聲地把她寫的條子念了出來。那一瞬,操場上很靜很靜。
據說孩子們在媽媽的肚子裏,就能體會到母親的感情。很多女孩子從那個時候,就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不平等,因為你不是一個男孩,你不符合大家的期望。
這有什麼辦法嗎?沒有。起碼沒有辦法改變你的性別。你隻能安然接受。
不要相信“這個世界是平等的”那些話。這隻是一廂情願。不過,你不必悲觀喪氣。其實,世界已經漸漸在向平等的燈塔航行。
比如100年前,你能到學堂裏來讀書嗎?你很可能裹著小腳,在屋裏低眉順眼地學做女紅。縣長的兒子,在那個時候,要叫做縣太爺的公子,你怎麼可能和他成為同桌?在爭取平等的路上,我們已經出發了。
記住,沒有什麼人承諾和擔保你一生下來就享有陽光燦爛的平等。你去看著動物界,就知道平等是多麼罕見了。你已經享受了很多人奮鬥的成果,你的回報,就是繼續努力,而不是抱怨。
但你不要對這樣的不平等安之若素。因為今天的女孩,也可能變成明天的母親。
如若她們因循守舊,照樣端起了不平等的衣缽,如若她們的女兒發出呼聲,也許能觸動她們內在的記憶,事情就有可能發生變化。
記住,呐喊是必須的。就算這一輩子無人聽見。回聲也將激蕩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