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心態感悟
1、平常心——對四周所發生的事情的一種心態。是具備一定修養才可經常持有的,它屬於維係終身的“處世哲學”。說到底,不過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四周事情的一種心態。平常心應該是一種“無為、無爭、滿足”等觀念的彙合而已。
人都不免會流於世俗,關鍵在於,是否能夠時時自省,不喪失自我的真性。當代有一種拜金主義,以金錢來衡量一切。似乎除了金錢之外,就再也沒有什麼東西作為判定價值的標準了。如此一來,多年形成的道德和價值觀即隨之發生了變化。大多數人處在迷茫、徘徊的猶豫狀態中,或憤世嫉俗,怨氣衝天;或怨天尤人,消極沉淪。因此,無論對待什麼事,要始終保持平常心,就會躲過“名利之劍”的傷害。
真正領悟“平常心”的意義並以此為人生準則,從中獲取無窮的滿足和歡樂,做一個永遠幸福的人。
2、成敗之心:人生不可能永遠成功,也不可能沒有失敗,我們不能由於一時的偶有所成就沾沾自喜、自得忘形,也不能由於遭受一兩次失敗就沒精打采、意誌消沉。假如時刻懷著“成亦欣然敗亦喜”的心態,我們就會活得更理智、更瀟灑!
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勝利。成功和失敗是一對孿生子。
跌倒後能爬起來,就是成功。
自生自化,與人無爭。
一隻巴掌拍不響。
不為利益所驅,尋求生命自由。
窮則獨善其身,自得其樂。
誠至之心定可得到回報。
無為而不為。
3、貧富之心:人生本應無悲傷,滿足者常樂,雖貧猶富。若保持自我的真性,不陷於貪欲和爭鬥,對於一個悟得平常心的人來說,即是正確而明智的抉擇。
不可做金錢的奴隸。
保持清靜心態,不被物欲所困。
滿足人雖貧而富。
凡事不可過度強求。
理想不應於物欲相等。
不要做物質承德奴隸。
物之貴賤在於人的分別心。東西的價值是取決於見到它的人之判定,而不是取決於東西自己本身。歌德曾說:“以功利的眼光往看整個世界,沒有任何東西是珍貴的。”森鷗文在《興津彌五右衛門》中:“凡事以功利之念來待的話,世上就沒有值得尊崇的物體了。”不能正確對待金錢與物質關係,它們就會成為腐蝕我們身心的魔物。)
智者會把貧富視為幸運。
人生本應無悲傷。
正確把握理智與欲看的分寸。
4、淡薄之心:伴隨名利而來的決不是安詳和自由,而是無盡的辛勞與煩惱。隻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利害得失,無論事態如何演變,都不能使人心靈遭受傷害。
感悟人生,創造生命的逍遠自由。不滿足的心永遠無法滿足。生命不該為榮
祿所羈。名利眼前,平心靜氣以待之。擺脫物我對立,尋求超脫人生。珍惜生命,坦然處世。淡泊自尊,但求發展。淡化名利,保持虛靜心靈。看重名利隻會使你一生更辛勞。命運眼前不可消極沉淪。真才實學是立身之本。仁意應是人生真諦。阿諛奉承是甜蜜的毒藥。
5、幸福之心:幸福決不能以金錢和物質為標準,善良、正直和愛心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
善良的人永遠幸福。溝通人間真情。忘卻煩惱是一種幸福。唯人生是最值得興奮的。兼顧家庭工作二者的關係。信賴是幸福源泉。醒生夢死不能算為一種境界。
6、寧靜之心:順其自然,即可得寧靜,寧靜而致遠。現實之中能夠超越純功利的追求,在雜亂中求靜,繁紛中求無,乃是人的純樸精神的真實體現。
平常心即是道。人生如夢,亦真亦假。超然物外,順應自然。不可迷失真實的自我。追求真而自然的品格。以美麗的心情往工作。不沉迷於樂,不沉溺於哀。安之進命,不為環境所羈。忙碌不堪即是毀滅自我。精神生活重於一切。
7、仁愛之心:仁愛是人心的要點,也是成就事業的基礎,無論何時何地,隻要懷仁愛之心,推仁愛之舉,就會不惑不懼,進進大道。
永葆善良之心愛人。積極進世,力求圓滿人生。一心向上,使生命不斷創新。仁愛之心是成就事業的基礎。以善的氣力往克服現實中的惡。正確處理感情與理智的關係。和善之家必有餘慶。人與人應和樂相生。
8、忍辱之心:人生有限,苦難甚多,但應始終保持堅忍、自製的精神和戰勝苦難的勇氣,進而達到心靈的諧和與人格的偉大。
坦蕩麵對現實。德性高尚的人永不自卑。君子落魄,依然發奮圖強。嚐盡人間苦處,才不枉“走一遭”。苦難中追求***與偉大人格。對待非議,置若罔聞。難得糊塗,糊塗難得。以忍息怒,寬大為懷。
9、生死之心:人生在世,當安時處順,視生死為自然,不為哀樂相困,不為外物所役。如此,生和死,就沒有什麼值得深究的。
別做怕死而忘了活著的人。生與死是兩種不同的精神境界。死如新陳代謝,舊往新來。從希奇的死亡到美麗的死亡。視死亡為一種積極的動力。要和死神爭時間不勝敗。既不貪生又不怕死,才是真正的生命觀。生死無常事,理智而待之。如何看待死亡是對生命的態度。活得有價值死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