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上級哄著你做事的,請回到你媽媽身邊去,長大了再來麵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現實太殘忍,你想過得更好,意味著你要加倍努力奮鬥,而不是抱怨!這個不適合我,那個我不想做,這個我做不來,最終結果是我們輸給了自己!”
這是董明珠董小姐說的一段話,有一段時間突然火遍了朋友圈。這句話所要求的其實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情感能力:自我激勵。
1
她說,一到辦公室麵對工作,就感到茫然,完全沒有熱情。
因為前段時間,被上司批評,導致她心情很低落。
讓她不解的是,自己明明很用心、很努力地工作了,為什麼還會被上司罵呢?
這讓她既頭疼又糾結,越想越煩惱。
於是我問她:是什麼原因導致你被上司罵了呀?
小左回答:我隻是把彙報表的數據弄混,導致最後的結果出現了點偏差而已。但這不能怪我呀,那份表格的數據那麼多,全部整理清楚已經很難了,我可是花了大半天時間來整理的。
小左還是在堅持自己已經很努力的說法。
為了弄清楚狀況,我又問她:既然知道自己在數據處理上犯了錯,下班後有去梳理總結,避免再出現同樣的錯誤沒?
小左竟然義正辭嚴地說:上班累了一天,哪有精力再去處理工作上的事呀,休息都來不及。
在後麵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小左所謂的“累了一天,休息都來不及”,隻不過是把時間用來刷朋友圈和追綜藝。
知道了真實狀況後,心頭竟一股無名火,忍了半天,在心裏吼了一句:你過得不好不開心,隻不過是因為你懶!
你知道自己過得不好,卻在最需要努力的時候,忙於刷朋友圈、刷微博、追綜藝追劇!
你應該認知到的是,即使工作累了一天,依然有辦法給自己“充電學習”。
因為真正的努力是來自內心裏對於成功的渴望,而不是隻掛在嘴邊的口號。
我知道你很反對雞湯文,認為雞湯文隻不過是欺騙大眾的文字工具。
是的,即使大多數雞湯文隻不過是為了騙取閱讀量。但要知道的是,雞湯文的本質並沒錯,至於是否有用,取決你是不是敢去實踐。
最起碼無可否認的事實是,在商業世界中,幾乎所有成功人士,都擁有一項共同的情商特質:自我激勵。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身上往往都自帶著雞血。
2
中國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曾經分享過一群企業家如何通過“自虐”來自我激勵的案例。
當時的他參加了由各大商學院EMBA組成的邀請賽——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
其主要挑戰內容是要在4天內徒步穿越112公裏的無人戈壁。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是非常的艱苦。
劉潤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是這樣說的:
在戈壁裏走了2天後,膝蓋和腳踝都受了重傷,幾乎不能寸步。膝蓋受傷,小腿不能邁;腳踝受傷,腳掌不能抬起。每挪動一步,都會刺骨鑽心地痛。
第三天,隨行醫生建議他不要再繼續走了,勸他回到印著“收容車”三個大字的車上休息。
劉潤沒有同意,而是收起一整瓶雲南白藥繼續向前行走。
因為戈壁上沒有任何東西能高過膝蓋,即使下雨也隻能繼續往前走,濕透了大不了等衣服再自然幹。
其中更有一位同行者,讓劉潤特別欽佩。
這位同行者他兩條腿的膝蓋都受了重傷,隻好撐著拐杖一步一步地“跳”到營地。別人是滿腳水泡,他滿手是水泡。
最後一天,在離終點還有16公裏的時候,主辦方宣布比賽結束。
他卻對體能師說,“求你陪我繼續走完吧,每走1公裏,我給你1萬。我給你16萬,求你陪著我,我一定要自己走完。”
沒有親身經曆過的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瘋子,花錢到戈壁去摧殘自己。
沒有親身體驗的人,可能無法體會,跨過終點那一瞬間,你就像完全跨出了自己,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醍醐灌頂。
我跪在地上,被沙石、雨水、恐懼、絕望洗禮過的我,兌現了一個自己都不相信能完成的承諾。
事後劉潤回憶起時,有種想哭的感覺。
為什麼這群EMBA會像瘋子一樣,參加這種“自虐”比賽?
事實上,這種挑戰賽,就是一次訓練“自我激勵”能力的集訓活動。
3
自我激勵是一種高度自覺性的表現,是指個人具有不需要外界獎勵和懲罰作為激勵手段,能為設定的目標自我努力工作的一種心理特征。
而我們為什麼會需要自我激勵呢?
美國心理學之父William James通過研究發現,在按時計酬的條件下,一個人沒有受到激勵,僅能發揮自身能力的10%~30%;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就能發揮自身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
而生活中一旦缺少自我激勵,你就很容易陷入非理性表現。
例如,事情一旦未按預期發展,就會十分沮喪;
總希望獲得每一個人的喜愛和稱讚,被批評後,心裏就難過得不得了;
總是在逃避困難,沒人要求你,你就不去解決。
學會自我激勵,能夠為你提供清晰的目標,而成功所需的因素之一就是清晰的人生目標。
哈佛大學曾展開過針對“目標與人生”的社會調查,其中得出的結果如下:
隨機調查結果顯示,27%的人沒有什麼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明確目標,3%的人不僅有明確的目標,而且能把目標寫下來,經常對照檢查。
25年之後,再次對這群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
當初27%的沒有目標的人都處在社會的最底層;
60%的目標模糊的人,普普通通,沒有什麼作為;
10%目標明確的人屬於專業人士,進入上流社會;
那些占3%的人成了社會的頂尖人士及各行各業的領袖。
而清晰的目標和自我激勵是相輔相成的,隻有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知道怎樣激勵自己;
反過來,激勵自我的同時,會堅定自己的目標,讓自己不偏不倚地成長。
所以,真正優秀的人,往往都是自帶雞血的。
自我激勵
知道了自我激勵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之後,那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學會自我激勵呢?
通過大量的實踐,很多人都發現了日常裏保持這三種生活習慣,對於自我激勵會有很大的幫助。
1.常讀名人傳記
閱讀名人傳記會使你從他們身上汲取到一種力量。
傳記裏那些感動人、鼓勵人的故事,閱讀後會使人受到極大的影響。
就好比很多創業者讀了《喬布斯傳》之後,往往都會熱情澎湃,對於創業的未來更富激情與信心。
因為他們發現喬布斯對於每一款產品的創作理念都是非常的極致,而蘋果公司的成功背後離不開這種極致思想。
作家鶴見祐輔有過這樣的幾句話:
人當青年,正是易受外物感應的時候,所以青年時代所受的影響能支配人的一生。得好影響的人們是福氣,受惡影響的人們乃不幸。不論好惡,在人的一生中均難以消滅。
這就是閱讀名人傳記,能對生活產生的影響。它能夠刺激你努力,並且給予你無限的慰藉。
當你在日常生活中麵對困難時,它往往能使你自然地做到自我激勵。
2.假裝擁有好心情
美國心理學家Paul Ekman的最新實驗表明,一個人如果總是想象自己進入某種情境,感受某種情緒,那麼這種情緒十之八九會真的到來。
例如,一個故意裝作憤怒的實驗者,由於“角色”的影響,他的脈搏會加快,體溫會上升。
這個實驗發現證明了,隻要你假裝擁有好心情,往往就能真的獲得這種感受——利用這種方法,你可以在情緒失落時,有效擺脫壞心情。
且多年來,心理學家都認為,情緒改變導致行為改變,除非人們能改變自己的情緒,否則通常不會改變行為。
當你擁有良性情緒時,個人行為也會跟著發生改變,從而開始使自己擁有某種理性表現。
所以,裝出好心情,也算是一種自我激勵的有效方法。
3.享受自我獨處的時間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動力來自於自我激勵,而激勵的力量正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
然而碎片化時代,我們接受了太多雜亂無章的信息,且忙於奔波麵對工作學習。
沒有時間反省,就必然會感到生活很煩亂。
布萊士·帕斯卡說:“幾乎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裏獨處。”
留出一段時間來,獨自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保持完完全全的孤獨,不要打開手機或電腦。
相信你會頓悟到一種和真實的自己更為接近的感覺,你會清晰地獲悉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就像弗蘭茲·卡夫卡說的:“你沒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傾聽吧。甚至傾聽也不必,僅僅等待著就行。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靜和孤獨好了,這世界將會在你麵前蛻去外殼,它不會別的,它將飄飄然地在你麵前扭動。”
換句話說:自我沉澱,什麼也不要做,隻是坐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