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是幾聲啼哭,當人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卻隻是一聲歎息。”其實想來我們的人類的生與死說簡單了也不過如此,反反複複的啼哭,反反複複的歎息,這可能就是人生的原意吧。
為什麼人們來到這個世界時會是幾聲啼哭?科學家說是為了新生兒的呼吸的開始,那是科學是有它的道理。但說真的人之所以來到這個世界之初就要啼哭的原因,我以為是對來到這個苦難世界的抱怨,是對這個即將生活的世界的不滿和恐懼。哭是因為那時人們的弱小,他們沒有反抗的能力,隻有用哭昭示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哭是他的一種表達。之所以人們在最後一刻要歎息而去,那是人們在之前的生活中看明白了這個世界的醜惡的真相,這個世界是由無奈貫穿始終,誰也無法改變隻有無奈的歎息一聲:歸兮,不願回。
在哭與歎息之間還有一個比較莊重的表情----笑,為什麼人們在生來和歸去事都沒有使用這個表情呢?那是因為笑本身是人們被這裏世界的欺騙和欲望的原因,世界的豐富多彩那是因為世界需要殉世者的自投羅網。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犧牲成為繁華世界養分,世界需要養分,這些世界養分來自人們的無知的殉難。那人們第一次笑的來臨,就是世界誘惑。誘惑的開始就是死亡的臨近。又是一個殉難的到來,又是一聲歎息,後來者眼前的世界會又燦爛了許多。後來者不會想到,當他的歎息道來的時候,他以後的來者看到的世界比他看到的還要精彩,因為更加得精彩背後也有他的犧牲。
生與死,多麼的簡單。沒有繁瑣的儀式,隻有人們的一個舉止。繁瑣的儀式是他人為了自己的目創造的形式。生與死者不會感受,那是生來未去之人們被世界迷惑的結果。不要困惑,死者隻有到最後一刻方知生的歎息,無法傳達後者。因為後者還在迷惑之中。
苦難是人們有了一些警醒,但更大的誘惑是人們又放棄了對這個世界的感知。人們殉世者的地位無法改變,就像等候被屠的牛羊,早已沒有逃脫的可能了,犧牲就是他們的終極之果。
繁華的世間充斥著紛爭離析,人們為了那許多的誘惑在拚爭傾軋。當他們真正理解到了那生的啼哭死的歎息的時候,早已是與天共存了。
我並非是在宣揚一個頹廢,隻是在說明一個事實----就是人生本就是一曲烈火上的“喋血探戈”,也許會用“永生”解釋“涅磐的”殘酷,也許會用“失敗”解讀苦難。
啼哭因為恐懼,歎息因為無懼。當人們知道了啼哭的原本意,理解歎息的真實的時候,那真的是我前麵所說“看透了”
我不希望諸位“看透了”,還是我說的那句話“大家還是看到了”就足夠了,太過明了,真的很累,很累。
你要問人生是什麼呢?看了我的文章你不難得出結論,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這四個字“啼哭、歎息”。有人會說“那快樂呢?”,沒錯,有快樂,那是因為你忘記了啼哭,還沒有找到歎息的理由,希望你不會記得那啼哭的恐懼,也不會預見歎息的無奈,永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