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的培養我們的良師的名句
人類之所以從蒙昧走向文明,文字的發明應該是功不可沒的,而由各種文字組成的浩瀚書海,成為人類積累經驗,改造社會的良師益友,書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進作用是無庸質疑的。試想沒有書的景象,人們的經驗隻能靠口述和記憶,而這些方式很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變遷,被人淡忘、淡化。可以說:人類文明,社會發展沒有書這個傳媒、記錄工具,是不可想象的。具體到我們每個人,離開書,頭腦會僵硬,無知無識,對事物的分析、理解、認識能力會非常遲鈍,從而直接影響行動的準確性、目標性;日常生活中,人們會覺得活的很不充實,生活會失去很多樂趣。據傳,古人在讀書前先要“焚香淨手,心無旁騖”,更有“發懸梁、錐刺股”,“秉燭而席、廢寢忘食”的說法,可見古人對書的虔誠和珍視。書海無涯,良莠共存,應該讀什麼樣的書呢?該如何選擇、甄別呢?怎樣從書這個“良師益友”中獲的睿智呢?大凡思維正常的人們都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界限,認識也非常清楚:好書使人奮進、使人成熟;壞書使人頹廢、墮落。但也不可否認,好書壞書的界限和讀者所生活的環境,所處的時代有者非常緊密的關係,定義和尺度掌握的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有些好書在特定的時代被列為禁書,而有些壞書則大行其道,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書的好壞,從某種意義上講,很難界定,但就一本書的內容講,都對生活在現時社會中的人有一定鼓舞、鞭策、借鑒意義。一本書的好壞,首要應該看他揭示了什麼!給人類提示了什麼警示!是否有巨大的生命力!即使是公認的“壞書”,在某種意義上,也不能說是一無是處,隻要它能給人以提示和警覺。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讀這類書,要帶者問題讀,切不可為其所蒙蔽、左右。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解析幾何學創始人笛卡爾曾經說過:“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部好書能夠使人思維敏捷、識事深刻、心胸開闊、蕩滌人的心靈,甚至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母親》、《紅岩》等等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經典書籍,說它們整整影響了幾代人實不為過。應該如何去讀書呢?我個人認為:首先,讀好書是我們提高思想境界的一個捷徑,應該孜孜不倦,從中領悟人生的哲理、追求和價值。其次,讀書全在一個“悟”字上,這裏所講的“悟”,就是要思考分析,孔夫子說的“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就是這個意思。僅讀不“悟”,不會有什麼收獲,很快就會遺忘,隻能是一種消遣、解悶,看看熱鬧而已。而有所“悟”後,能仔細的在心中揣摩、思考,你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快感!最後,讀書不能心存雜念,思想分散,我們雖然不能象古人那樣讀書前要“焚香淨手”,但也要心無旁騖,將塵世間的凡事俗物拋棄一邊,一個一個字的去看,一個一個字的去領會,邊看邊思,重要、精彩的段落和句子不妨用筆記下來,當你讀完後,相信會有獲意匪淺的感覺;當然,切不可一目十行,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熱鬧的地方仔細看,不熱鬧的地方一掃而過,這樣的讀法會使讀者思緒無法集中,常常處在一種斷斷續續的感覺,讀後不能產生共鳴,隻能掌握表麵,而不能掌握深邃。書是感情的交流,當你被書深深吸引,隨之浮動時,就仿佛在和不曾謀麵的許許多多的良師益友在竊竊私語,無聲的侃侃而談,心靈和心靈不斷在互相碰撞,通過碰撞和交流、甄別和選擇,自然而然的會使讀者產生對生活的渴望,激發讀者感情的噴發奔湧,完善美醜善惡的輪廓,冥冥中獲得靈感和啟迪。書是一幅遐想中的圖畫,通過勾、點、撇、捺這些簡單、枯燥的符號,展示在讀者的腦海中,勾起讀者無窮無盡的遐思幻想,雖然沒有紛呈的色彩,卻更能讓人神癡思楊,不能自拔,趣味橫生。書是人提升素質、能力的工具。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意思是說書讀的多了,懂得也就多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日常交往中,無形中會得到尊敬,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就會遊刃有餘,多讀書,增智意腦,生活學習之良藥。多些睿智,多些瀟灑,少些尷尬,在這個世上生存就會有滋有味。讀書是每個人應該自覺養成的習慣,不讀書,不學習隻能使人在現時中不停的在問許多個為什麼,甚至盲從愚昧,乃至失去自我。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如何適應這個時代,是我們每個現代人必須認真思考的,而讀書是一個少走彎路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