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春書籍裏的經典名句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爾
讀書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虛——雪萊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 靈魂,隻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高爾基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隻有知識才是有用的,隻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 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衷 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生的美好果實的人——高爾基
理 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 不會歎氣——羅曼·羅蘭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 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 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培根
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托馬斯?卡萊爾
各種蠢事,在每天閱 讀好書的影響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樣,漸漸熔化——雨果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裏,不讀書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爾基
書 讀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 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
讀書是我唯一的娛樂。我不把時間浪費於酒店、賭博或任何一種惡劣的遊戲;而我對於事業 的勤勞,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厭——富蘭克林
書--人類發出的最美妙的聲音。---萊文
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艾迪生
過去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卡萊爾
書,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以是哺育心靈的母乳,啟迪智慧的鑰匙。
閱讀一切好書如同和過去最傑出的人談話。---笛卡兒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使人精確。---培根
讀書之於頭腦,好比運動之於身體。---艾迪生
書是個好夥伴。它滿腹經綸,卻不喋喋不休。
在你渴望時,它前來給予詳細指教,
但是從不糾纏不休。---比切
讀一本好書,象交了一個益友。---臧克家
好的書對青少年的成長乃至他們的一生,
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閱讀隻是給頭腦提供認識的材料;
思考才使我們閱讀的東西成為我們自己的。---洛克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麵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麵。
——歌德
每個有知識的人,應該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讀上8-10本書。究竟該讀哪些書?若想了解這點,那至少得讀上15000本才行。
——巴比達
僅在字母、文字和書頁中瀏覽一番——這不是讀書。閱覽和死記——也不是讀書。讀書要有感受,要有審美感,對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會貫通,並使之付諸實現。
——巴金
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麵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
——高爾基
書籍使人變得思想奔放。
———革拉特珂夫
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
———巴甫連柯暢釘扳固殖改幫爽爆鯨
我身上所有一切優秀的品質都要歸於書籍。
———高爾基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多讀書,讀好書,然後寫出自己的感想,這是寫好作文的開始。
———冰心
書,能保持我們的童心;書能保持我們的青春。
———嚴文井
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別林斯基
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丘特
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 ——巴甫連柯
書中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卡萊爾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 ——庫法耶夫
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
料。——雨果
書中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卡萊爾
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彌爾頓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鑒別力。———赫爾岑
讀書時,我願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麵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麵前停留一樣。———愛默生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培根
人文教育在閱讀中顯現
最近一個時期,青少年又成了各方麵關注的焦點。人們在探討青少年發生的種種問題時,越來越傾向於這樣認為:所有這些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問題,隻是人文教育在當代陷入困境所造成的部分結果。有學者指出,人文教育的困境,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個國家,和現代化進程中過分強調技術知識教育的世界性潮流是分不開的。美國校園裏發生了那麼多暴力行為,本質上正是獨尊技術知識教育,輕視人文教育造成的惡果。日本的有識之士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也都表現得憂心忡忡,認為日本的人文教育危機也相當嚴重。
一個人,一生中要完成三種教育,一是生活教育,通過家庭與社會來完成;二是知識教育,一般由學校來完成;三是心靈教育,主要通過人文教育來完成。最後這一項往往需要一生的時間,算是終生教育。如果青少年的問題更多地發生在心靈方麵,那麼,這至少說明,我們的人文教育是不完善的,或者說是有缺陷的。怎樣才能使得青少年人格更加健全,心靈世界更加廣闊,人性更加美好,精神更加獨立和自由呢?改善我們的人文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的人文教育應該如何改善?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近年來青少年在讀書方麵的缺失,注意到了二者之間的聯係。最近一段時間,書店貨架上新增許多向青少年推薦的圖書,各種針對青少年的閱讀書目也紛紛湧現,都是希望青少年的閱讀現狀能有所改善。然而,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閱讀不容樂觀。在中小學生中,有讀書習慣的人數量呈下滑趨勢;而在讀物選擇方麵,實用和娛樂占了絕大多數,很少有人選擇閱讀人文讀物。這種情況在大學生中也表現得相當嚴重。原因有三:一是應試教育占用了學生們的絕大部分時間;二是社會鼓勵閱讀娛樂化、輕鬆化;三是適合青少年閱讀的人文讀物並不多見。
針對這種情況,最近一個時期,專門為青少年編輯出版的人文讀物多了起來。比較早的,有廣西教育版的《新語文讀本》、廣西師大版的《大學人文讀本》以及海南版的《人文知識讀本》;近期則有《青少年人性教育讀本》(四卷)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美國學生課外閱讀叢書”(35種)。前者突出了“人性教育”這一概念,針對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的學生,分別挑選適合他們閱讀的文章,彙集成冊,《好孩子與壞孩子》的主要讀者對象是小學生,旨在完善孩子的品格、修養、自由、責任等美德的建構,寓教於樂;《我有一個夢想》的讀者對象是初中生,旨在激發孩子對老師、父母、自然和動物的愛,並以立誌成功為引導,增強孩子對社會、生活和生命的認識;《愛我們的仇敵》主要讀者對象是高中生,它以人的終極關懷為切入點,激發孩子們的人性情懷、精神理性和社會責任感;《曆史的喘息》主要讀者對象為大學生,書中貫穿了自由、民主、博愛、科學等普世價值,旨在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公民意識和對於人類普世價值的認同感。後者則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根據美國國家人文學科基金會推薦給美國學生的300種課外閱讀圖書引進出版的。出版者說:“讀者不僅能夠從中享受到極佳的文學藝術熏陶,還能體悟人生經驗與智慧的升華。這套叢書的出版對改變中國少年兒童閱讀超前的現狀,彌補國內中學生課外閱讀當代作品較少的不足必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青少年中提倡讀書自救
很久以來,人們不滿於青少年人文教育的現狀,主要在兩個方麵,一個是方法,一個是內容。方法多為灌輸式,內容則表現為單調和膚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王學泰在最近一次“青少年人性教育讀本”座談會上說:“中小學在文科教育上都是失敗的,政治課上成了觀點課,語文課上成了政治課,曆史課也上成了觀點課,沒有曆史的曆史課,沒有史實的曆史觀點,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教材內容。”北京行知學校校長黃鶴也認為:“目前學校的教科書不是培養人,是扼殺人;不是創造思想,是扼殺創造思想;不是培養道德,是培養抽象的道德。”他們的說法可能有些極端,而北京師大附中高級教師遲加力則把這個問題表述為“比較嚴重的超前傾向”,她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召開的“美國學生課外讀物叢書”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所提供給孩子的書,第一是有限,第二是和他的年齡段很不符合。孩子需要讀書,就跟人需要營養是一樣的,營養應該是豐富多樣的,應該是多種相配合的。我們有一些缺失,所以大家就把《哈利·波特》看成是惟一的食糧。一個《哈利·波特》,一個日本動畫,對中國的出版或著述是一種有諷刺意味的東西。”
現在很多針對青少年閱讀的叢書,或向青少年提供的推薦書目,都希望能夠彌補這樣的一些缺失。除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的這個由美國國家人文學科基金會推薦的學生課外閱讀書目外,最近出版的還有北京出版社的《世紀之書》,這本書將紐約公共圖書館成立百年之際評選出來的一個書目推薦給中國讀者。這個被稱為“世紀之書”的書目,據說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書目之一。有人說,沒有一本書能像《世紀之書》一樣,涵蓋文學、自然科學、社會學、政治曆史學、心理學、通俗文化、女權主義、經濟學、理想主義、戰爭曆史以及兒童文學等12個學科的成果,包容整個20世紀的人文精華。盡管這個書目不是針對青少年的,但它確實打開了我們的眼界。像海倫·凱勒的《我的一生》、安妮·法蘭克的《安妮的日記》、喬治·奧威爾的《1984》、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以及《聖經》與《聯合國憲章》,甚至《**語錄》等許多讀物,都是很值得一讀的。
類似的讀物還有江蘇人民出版社的《偉大的書》,作者大衛·丹比是美國《紐約》雜誌的電影評論家,他自稱一個“老學生”,因為,在48歲那年,他突然回到母校哥倫比亞大學修兩門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課,也就是文學人文和當代文明這兩門課。誘使作者回到學校修這兩門課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作者身上日益強烈的個人危機,他說:“我需要開始寫這本書,部分地是因為我已不知道我知道什麼。我擁有信息但沒有知識,我擁有觀點但沒有原則,我有本能但沒有信念。”二是作者希望能重新思考傳統文化經典的價值和作用,希望從中找到營養自己的東西。在這本書中,作者和18歲的大學生一起,讀了荷馬、柏拉圖、索福克勒斯、奧古斯丁、康德、黑格爾、馬克思以及弗吉尼亞·伍爾夫的著作,並寫下了他的感受。譯者曹雅學先生說:“讀偉大的書到底意味著什麼呢?這些書首先是一些能使你伸展自己、拉自己的書。並不是所有的書都能使你這樣。隻有很少的書能使你這樣。你所麵對的是一個更大的世界和更豐富的心智;與它的遭遇也是發現你自己、營養你自己、打磨你自己。”這裏所強調的,除了對書的選擇,還有閱讀時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我們的閱讀欲望應該來自我們對個人精神危機的日益強烈的感受,而不是什麼人的強製和灌輸。我們需要讀荷馬、柏拉圖、索福克勒斯、奧古斯丁、康德、黑格爾、馬克思以及弗吉尼亞·伍爾夫的著作,我們也需要讀孔子、孟子、唐宋八大家、朱熹、王陽明、王夫之、顧炎武、梁啟超、魯迅、**的書,是因為我們需要複活自己,渴望更廣大的生命;我們希望著從這些書中找到可以營養自己的東西,從而使我們成長為真正的人。實際上,這是一次真正的自我拯救。
有些書是要反複閱讀的
在討論中,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推薦給青少年閱讀的讀物和他們的實際年齡相比有些超前了,有些讀物,他們理解和接受起來可能會有困難,因此主張降低標準,也更加強調輕鬆和趣味。這其實是一種認識上的偏頗。就低幼讀物而言,主要問題不在深淺,而在於說教成分過多,忽略了年幼讀者的接受心理和閱讀習慣。中學生和大學生的閱讀,則表現為輕鬆娛樂有餘,嚴肅深刻不足。我見過一個美國高中生必讀書目,其中不僅包括了《哈姆雷特》、《奧德賽》、《傲慢與偏見》、《戰爭與和平》、《草葉集》、《紅字》、《罪與罰》這樣的文學經典,甚至包括了柏拉圖的《理想國》、亞裏斯多德的《政治學》、托克維爾的《美國民主》、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這樣的社會科學經典。我們不必太在意這個書目,它也許有一些不適合我們的地方,但這個書目所體現的基本理念卻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青少年要建立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價值觀,這些書是繞不過去的。正是這些讀物,積累起人類的精神基礎。實際上,閱讀並不存在超前的問題。有些書是要反複閱讀的,現在沒有讀懂,將來還可以再讀;一次沒有讀懂,還可以讀兩次、三次,乃至更多。很多人的經驗證明,年輕時認真讀一批有價值的書,對應付人生道路上的艱難困苦是有益的,至少可以使我們變得堅韌一點。
很長一個時期,我們的生活曾是枯燥乏味的,我們的閱讀也是枯燥乏味的。在經曆了一場巨大的變革之後,我們發現,浮躁和淺陋又成了我們生活中揮之不去的東西。精神的蒼白和脆弱,隻是它所帶來的諸多副產品中的一種。
舒婷的詩 戰爭與和平 白鯨 飛鳥集 文化苦旅 小王子
《東周列國誌》讓你了解中國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3國~
巴黎聖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