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優秀曆史書籍名句
1、《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全名《自修適用白話本國史》,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
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2、《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是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仁忠。該書講述了從盤古天地一直到鴉片戰爭前古代社會的政治、文化、經濟和社會狀況。
本書內容涉及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舉凡人類社會的起源,夏、商、周國家的建立,春秋、戰國的動蕩,秦漢、三國、魏晉、隋唐、宋元明清朝代的更替,各朝各代的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狀況都有深入淺出的講解。
3、《國史大綱》
《國史大綱》是2010年12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穆。
《國史大綱》在特殊的曆史時期,使用教科書體例編寫而成。全書在內容取材上詳述漢、唐時期而略寫遼、金、元、清,詳寫中原地區而略寫周邊少數民族。
詳於闡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製度而略於具體的人與事,力求簡要,僅舉大綱,刪其瑣節。作者指出該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在政治製度方麵,《國史大綱》將中國古代的政治演進劃分為了三個階段。一是到秦漢時期完成的封建集權大一統;二是從西漢中期到東漢完成的政府構成演變;三是到隋唐時期完成的科舉競選製度,至此,科舉取代世族門第成為了中國延續千年的首要政治製度。
在經濟發展方麵,《國史大綱》強調了經濟建設與文化、政治建設的相互謀和。三者的發展在整個中國曆史中雖然並非每時每刻相互適應,但其總體趨勢是在相互調和中的向前發展。
4、《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外文出版社出版圖書,為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所著,講述了中國的實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曆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曆史讀物。
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約有五千多年的曆史淵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個中國曆史。
5、《秦漢史》
《秦漢史》是2010年12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思勉。
《秦漢史》是與《先秦史》互相銜接而又獨立成書的。由於作者對《史記》、兩《漢書》、《三國誌》所下的工夫很深,對於這個時期各方麵曆史的敘述和分析,十分紮實而有條理。
作者認為這段時期內,就社會組織來說,新莽和東漢之間是一個大界線,從此豪強大族勢力不斷成長,封建依附關係進一步加強,終於導致出現長期割據分裂的局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秦漢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上下五千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史大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古代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通史
1、《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曆史散文巨著。
2、《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3、《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斷代史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曆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遊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曆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曆代學者的貶斥。
4、《三國誌》,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采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誌。蜀降晉後,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曆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誌》。
5、《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秋左氏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呂氏春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戰國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國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尚書
史記 , 資治通鑒 , 三國誌等等。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曆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曆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曆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製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曆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曆史。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三國誌》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采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誌》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誌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三國誌》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為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係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曆等的“誌”,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範。
比較有名的中國曆史書籍,推薦二十四史,它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 史記》的寫法被曆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曆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 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 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 紀傳體編寫。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包括:《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範曄)、《三國誌》(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西周滅亡於公元前771年,從公元前770年開始進入東周時期。東周基本上又可分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戰國(前475-前221年)。有關這550年的曆史書很多,不過你要的是“曆史文獻”,而“曆史文獻”是指曆史上關於曆史事實的記載,通常稱為“史料”,後人研究曆史的著作就不能稱“曆史文獻”。據此,我提出以下書單供你參考:
(一)主要曆史文獻:1、《史記》;2、《左傳》;3、《戰國策》;4、《國語》。
(二)重要文獻:1、《資治通鑒》;2、《通典》;3、《通誌》;4《文獻通考》。
(三)諸子著作:1、《論語》;2、《孟子》;3《墨子》;4《莊子》;5、《管子》;6、《商君書》;7、《荀子》;8、《韓非子》;9、《呂氏春秋》。
(四)文學著作:1、《詩經》;2、《楚辭》。
(五)考古文獻:1、《戰國縱橫家書》: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輯,文物出版社出版;2、《睡虎地秦墓竹簡》:“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根據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發掘的戰國末至秦代墓葬中竹簡整理編輯,文物出版社出版。
以上為研究這段曆史的主要文獻依據。當然,近現代曆史學家的研究著作反映了後人對這段曆史的研究成果,也應該認真閱讀。
史記啊,上下五千年啊,左傳,後漢書,資治通鑒,明朝那些事兒,中國通史,這些都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