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裏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4、《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6、《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7、《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8、《觀遊魚》【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9、《田家》【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0、《花影》【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十首。。。怎麼樣也夠了吧??
在唐詩中,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
路人借問遙招手。“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
唯恐怕魚兒被嚇跑他不敢大聲應答。“草映身”,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貼近生活,
怕得魚驚不應人,為後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也不隻是在為小兒畫像。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誌於釣魚的情景,對於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係——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莓苔”。
〖譯文〗
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
〖點評〗
這首詩注重塑造形象,它在結構上。
------------------------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因而顯得可貴,
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直寫出山野孩子頭發蓬亂的本來麵目,更是一個魚不受驚,寫兒童的題材很少。
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著小手。一二句重在寫形,泛指貼著地麵生長在陰濕地方的低等植物,有如見其人,也就是釣魚,如聞其聲之感,三四句重在傳神,
側坐莓苔草映身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