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宋代詩人秦觀失
原文: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譯文:粽子、桃樹、柳樹,開門一起喝酒,把菖蒲分發給每一個人。
2、《浣溪沙·端午》北宋文學家蘇軾
原文: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麵。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發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代 李隆基
原文: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譯文:穴枕好像通了靈氣一樣,長長的絲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續。四季花都開放,粽子的種類花樣多,味道獨特美味。
4、《重午王文輔送米食張雲卿送新酒來因成絕句》南北朝:鄒浩
原文:
水團粽子恰登門,白酒持來更滿樽。
節物人情總堪醉,況歸田裏已承恩。
譯文:登門拜訪恰好吃上了粽子,將白酒倒滿杯中。因為端午節的緣故總是喝醉,承蒙恩賜現在返回家中。
5、《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一》宋代:釋懷深
原文:
今日端午謝街坊,時節因緣要舉揚。
莫問腕頭纏百索,且將粽子吃沙糖。
譯文:今天是端午節的緣故所以去拜訪街坊鄰居,不要問我手腕上的百條絲線,隻需要把粽子沾著砂糖吃。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端午便成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然端午在屈原投江前即有之,它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該地區在端午日即有龍舟競渡的習俗。
〔唐〕文秀《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盡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幹淨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宋〕蘇軾《浣溪沙·端午》: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端午節就要到了,馬上就要開展浴蘭活動了,現在的氣氛已經十分濃鬱,到處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朝雲已經將彩色的線綁在手臂上,辟邪的符咒也掛在了頭發上,希望能與她相知相守,白頭到老。全詞是篇民俗詩,充滿了濃鬱的古老民俗氣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貴的資料。
〔宋〕蘇軾《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銀塘朱檻麹塵波,圓綠卷新荷。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清和。好將沉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遊過。
上片,寫黃州端午節一派清新升平氣象。下片,寫蘇軾與徐君猷一起歡度端午節日。全詞,名為寫端午酬節風俗,欣賞五月自然風光,實是借題發揮,歌頌徐君猷的善施政德,使民安樂的功績,表露蘇軾自己的忠君愛國憂民的願望。
〔宋〕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鬥巧盡輸年少,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 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荷花十裏,一鉤新月。
這首詞是端午湖上泛舟所見,梅雨初歇,海榴初開,先寫端午自然風光。接著鋪述種種風俗:嚐角黍、品香蒲、戲鬥草、結彩絲,而競龍舟是其中最盛大的習俗。詞作通篇好像是端午一日的遊記,主要是敘事,也沒有什麼新異的藝術表現,但眼中富庶的風物,四周優雅的環境,無不洋溢著祥和與滿足的情調,引人遐想。
〔元〕貝瓊《已酉端午》: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這個端午節天空不作美,風雨大作,沒有一處可以讓人競渡龍舟,借以憑吊遠古英雄屈原的靈魂。石榴花如火地開著,似乎正在笑話我,我隻好自我解嘲道:其實,陶淵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樣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雖無法憑吊屈原,我也一樣仰慕他。整首詩委婉多姿,工致含蓄,表現了詩人貝瓊對自己懷才不遇的哀傷,也同時抒發雖不被賞識但仍舊灑脫的豁達精神,表達詩人對隱士人格和精神的向往。
〔元〕舒頔《小重山·端午》: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複吊沅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這首詞蘊含了濃重的民族風味,描寫的是荊楚之地的端午風俗。詩人看著別家兒女手纏五彩繩,歡喜慶端午,心裏一陣惆悵。感歎在這樣的日子裏,有誰還記得那投江而死的忠魂義士,有誰還記得《離騷》的憂傷?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宋秦觀失調名《端午》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將箬葉苧絲韜。炊餘脹滿崚嶒角,剝出凝成細纖膏——清謝墉《粽子》
答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食賜粽有感》
年代: 明 作者: 莊昶
蓬萊宮中懸艾虎,舟滿龍池競簫鼓。
千官曉綴紫宸班,拜向彤墀賀重午。
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繩萬縷雲霞光。
天恩敕賜下丹陛,瓊筵侑以黃金觴。
東南米價高如玉,江淮餓莩千家哭。
官河戍卒十萬艘,總向天廚挽飛粟。
君門大嚼心豈安,誰能持此回凋殘。
小臣自愧悠悠者,救時無術真素餐。
"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