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漢陽江上柳,望客引東枝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倚欄凝望,暗牽愁緒,柳花飛趁東風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盛煙柳滿皇都。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暫憑尊酒送無聊,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唯有別,
春風爭擬惜長條。 夢斷香銷四十年, 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陸遊.沈園)
城外看風滿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詠 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秦觀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韋莊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漢陽江上柳,望客引東枝。—李白
倚欄凝望,暗牽愁緒,柳花飛趁東風。—歐陽炯客舍青青柳色新
還有詞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古詩詞中連續出現“柳”的詩句很少,隻有:
1、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新柳》
2、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章台柳·章台柳》
3、柳絲碧。柳下人家寒食。——《謁金門·柳絲碧》
《新柳》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裏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隻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作者簡介】
楊萬裏: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傑出的詩人,漢族人。一生力主抗金,與範成大、陸遊等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後,張浚入相,即薦楊萬裏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後改知奉新縣。乾道六年(1170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現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裏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楊萬裏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裏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隻領祠祿,等於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 開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諡“文節”。
~~~~~~~~~~~~~~~~~~~~~~~~~~~~~~~~~~~~~~~~~~~
《章台柳·章台柳》
年代: 唐 作者: 韓翃
章台柳,章台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
也應攀折他人手。
【注釋】:
[1]章台:在陝西長安縣故城西南,戰國時建。台下有章台街。
[2]:依依:柔軟貌。《詩·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作者簡介】
韓翃,(754年前後在世),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載(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詩多寫送別唱和題材,如《韓君平詩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
~~~~~~~~~~~~~~~~~~~~~~~~~~~~~~~~~~~~~~~~~~~~
《謁金門·柳絲碧》
年代: 宋 作者: 陳克
柳絲碧。柳下人家寒食。鶯語匆匆花寂寂。玉階春蘚濕。閑憑薰籠無力。心事有誰知得。檀炷繞窗燈背壁。畫簷殘雨滴。
【注釋】
①春蘚:苔蘚植物的一類。
②檀炷:焚燒檀香散發的煙霧。
【評解】
此詞抒寫春情。上片寫室外春景,清明時節,楊柳青青,花寂鶯語,玉階蘚濕。下片寫室內之人。閑憑熏籠,心事滿懷,檀炷繞窗,畫簷殘雨。全詞委婉細膩,情景交融,工麗柔媚,餘韻悠長。
詩中柳 :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韓雄《寒食》)
2.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遊山西村》)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誌南:《絕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