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2、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應令》
4、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6、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7、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9、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10、白雲千裏萬裏,明月前溪後溪。 唐?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1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唐?李白《關山月》。。
12、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唐?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13、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燃。 唐?李白《寄韋南陵冰,餘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
14、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唐?李白《憶山東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唐?李白《把酒問月》
16、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唐?李白《把酒問月》
17、斫(zhuó)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
18、江月去人隻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 唐?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蘆風似勝竹風幽。 唐 賈至 《別裴九弟》
21.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鬆排山麵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唐 白居易 《春題湖上》
24. 萬影皆因月,千生各為秋。 唐 劉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唐 劉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唐 韓愈 《山石》
27. 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鐮。 唐 韓愈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唐 徐凝 《憶揚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 宋 張先 《菩薩蠻》
31. 雲破月來花弄影 宋 張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淨鬆林,千峰同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 宋 蘇軾 《西江月》
34.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宋 蘇軾 《前赤壁賦》
35.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宋 蘇軾 《中秋月》
36.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雜詩》
38. 一夜夢遊千裏月,五更霜落萬家鍾。 清 濮淙 《聞梁蘧玉已寓京口》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抒發的是李白對人生的感慨和樂觀豁達心情;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抒發的是李白孤獨寂寞的心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抒發作者的思鄉之情;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抒發的是作者對遠方朋友的思念與問候之情。
我看出了寧靜和安詳。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兩句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這兩句的大意是:這片竹林很大,沒有人知道我在這裏,隻有天上的月亮聽我把心中的話兒訴說。"深林"指上文的"幽篁"。白天詩人在這靜美幽深的竹林裏,又是彈琴又是"長嘯"。可謂心神愉悅,抒發足了情懷。夜幕降臨之後,這片靜美的竹林恢複了它自然的寧靜,靜到了沒有任何聲音,靜到一種讓人不忍心打擾的境地,靜到了一種令人超然的境界。此時,與其說是自然的靜,不如說詩人的心靈超然的寧靜。我們知道詩人王維信奉佛教,而佛教講究的是超然,但他的這種超然其實是心靈寧靜和淡薄的折射。其實這也正是他"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酬張少府》)生活的真實寫照。最後一句的"明月來相照",既點明"人不知"的情況下,一輪明月突然高高升起,如水的月光傾瀉而下,給陰暗多時的竹林帶來了無限的光亮與朦朧,這給幽深的竹林增添了難以形容的神韻。"明月"為何突然的降臨?因為詩人白日獨坐幽深的竹林無人相伴,孤獨寂寞可想而知,唯有善解人意的明月來此與之親近。如此的情趣與意境,真可謂匠心獨運。另外,明月的到來似乎又給寧靜的夜幕帶來隱約的聲音,這聲音似乎又是白日琴聲與長嘯的延伸。
抒懷的是思鄉之情。因為想念家鄉,月亮象征的團圓~不然就不會有中秋了,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抒發李白的孤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