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郵驛,曆代均由國家官辦,為統治者服務,而民間通信異常艱難。唐代詩人杜甫曾在《春望》中這樣描繪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說明在那戰火連天的歲月,偶得一封家書,比得萬金還貴。在漫長的年代中,很多古詩都有關於傳遞信息的記載。筆者擷取幾則如下。
一、鼓角催曉。擊鼓是傳遞緊急警報的一種方法。從商代卜辭中可以看出,它是“聲光”通信中最早的一種。周《禮記·夏官·大司馬》中就有用擊鼓傳遞信號的規定:“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鼓者,擊鼓可傳號令,鼓士氣,壯軍威,同仇敵愾,勇往直前,以鼓角相聞,聲聲不絕。唐詩人岑參《武威送別劉判官赴磧石西行軍》詩中曰:“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二、烽火報警。西周主要發展的是烽燧大鼓,用以傳遞緊急軍情。為了防止犬戎從西、北方入侵,曾在豐鎬東部的驪山上設置了烽火台和大鼓,與周圍的諸候約定,如烽火起,則是敵人入侵,各路諸候都要前來勤王。《漢書》載:“有寇即火然舉以相告”,前烽舉火,後烽呼應。《史記》有“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唐末詩人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曰:“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一有火警,將士不畏艱險,一齊上陣,保衛祖國邊疆。
三、檄牌通信。金牌是一種通信檄牌。“牌長尺餘”,木製。“朱漆刻以金書”,上刻“禦前文字,不得入鋪”,傳遞時“過如飛電,望者無不避路”。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間,秦檜以宋高宗名義,一天內連發十二道金牌傳達命令,勒令嶽飛退兵。同年十二月以“莫須有”罪名,將嶽飛害死於臨安(今杭州市)大理寺獄中。明李東陽在《金字牌》詩中寫道:“金字牌,從天來,將軍慟哭班師回,士氣鬱怒聲如雷。聲如雷,震邊陲,幽薊已覆無江淮。仇虜和,壯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國之亡,嗟晚矣!”
四、虎符調兵。符有兩種:一為銅虎符,一為竹虎符。銅虎符用途有二:一為郡守符,作為中央委任太守的證明;二為發兵符。《史記》中記載有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信陵君拿上如姬從王室盜來的兵符,趕往邊境,撤換了魏將,率兵解除趙國之危,深得民心,表現出信陵君能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唐人韓翃有詩雲:“懷君樂事不可見,鬃馬翩翩新虎符”;羅珦也有“三十年前此布衣,鹿鳴西上虎符歸”的詩句。可見,虎符是古代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信物。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