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花——最先開放,傲霜鬥雪——敢為人先,不畏權貴——君子
梅花衝寒鬥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賞,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讚頌。
宋人陳亮《梅花》:“一多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先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陸遊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2.蘭——清雅幽香,姿態優美——追求淡泊——君子隱士
蘭花,清馨不濁,香氣純正,花姿優美,體態勻稱,葉型矯健,交錯變化,韻味飄逸。因古典詩歌中常寫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憐,因為蘭花的幽香和姿態優美,故蘭常用來比喻美好的東西。如蘭交——喻誌同道合之人,蘭塗——美好的前途,蘭質——如蘭一般的品質。
明代徐謂的《蘭》:“莫訝春光不屬儂,一香已足壓千紅。總令摘向韓袖,不作人間腦麝風。”這首詩寫出了春蘭的美,蘭以幽香取勝,比春光中的“千紅”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綠竹蔥蘢——正直謙虛,堅貞高潔——隱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狀跟人的道德追求聯係起來。白居易的《養竹記》就將竹子“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等特點,比擬君子的品德修養。
張九齡的詠竹詩《和黃門盧侍禦詠竹》:“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讚美竹的氣節與虛心。
B.玄學家、隱士、詩人喜歡在綠竹蔥蘢的環境談玄論道,而這些畫麵也越來越多進入他們的詩作中。如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竹徑通幽出,禪放花木深。”
4.菊花(黃花、東籬)——臨秋而開,顏色淡雅——淩冰傲霜,不畏權貴;淡泊名利,不求聞達——誌士、君子。
A.臨秋而開——淩冰傲霜,不畏權貴,堅守晚節——誌士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裏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B.顏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聞達——隱士
例詩: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5.草——隨事序而流轉碧草連天——觸動憂思思念綿綿——表現離別羈旅之情
《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寫睹草色而思離人,愁緒幽深。
6.落花——花落春歸——傷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寫在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
7.揚花(柳絮)——飄忽不定——離愁別緒——遊子思婦、好友相別
蘇軾《水龍吟》“細看不四楊柳花,點點是離人淚。”
8.楊柳(柳、楊)——“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纏綿悱惻,離愁別緒——送別懷人;“柳”多種於簷前屋後,常作故鄉的象征。
A“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首開了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
B“一上高樓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抒發了許渾對故鄉的無限牽掛。
9.鬆柏——歲寒後凋,高大挺拔——正氣凜然,堅貞高潔——高潔之士
李白多次稱譽鬆的物性,如“鬆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10.梧桐——遇秋先隕——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白居易《長恨歌》的“秋雨梧桐葉落時”就渲染了唐明皇“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的孤寂哀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