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個字包含了金庸的十四部作品。
我的看法是《鹿鼎記》確實已不再屬於武俠小說的範疇,應該歸為諷刺小說。因為武俠小說以武林為發生環境,以武為手段,以俠為目的,而《鹿鼎記》大多在講官場中的人的所作所為,《鹿鼎記》盡管不是直接描寫**的時代,但書中多處虛寫**的情景,也算是聊補一下這方麵的空白吧。
五本長篇中我的排行是射雕為武俠小說的經典之作,應排為第一,笑傲排為第二,天龍排為第三,神雕和倚天隻能和《飛狐外傳》《連城訣》《俠客行》《碧血劍》歸入僅是一般的行列。下麵我將詳細說明我對各部小說的看法。
金庸武俠作品之我見之二:射雕英雄傳
射雕與其他的幾本不同,傳統小說的味道非常重,人物比較有始有終,人物的性格鮮明,表現的題材也是傳統的儒家思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第一次華山論劍,五位高手的各自性格分明,分別代表了中國人對人處事的五種態度。王重陽為全真教的教主,以抗金保宋為民為自己奮鬥宗旨,他可以代表儒家中的王道。洪七公獨身行走江湖,行俠仗義,懲奸除惡,算是俠道。歐陽鋒聽到別人說他是壞人反而高興,算是惡道。另外的一燈為隱道,黃藥師為邪道。新一代中的四人郭靖是王重陽的精神化身,周伯通講他是王重陽的知己,並將王重陽的九陰真經傳給了他,可以算是王道的繼承人。楊康壞事作盡,卻不後悔,奪丐幫幫主,幾乎毀了丐幫;設計殺江南五怪並嫁禍黃藥師,一舉成功,憑西毒的性情和自負,當時願意收他為弟子,我想應該是殺江南五怪的計謀給西毒一個好的印象,他可以算西毒惡道的傳人。黃蓉為洪七公的知己,性之所至,不受拘束,行善助人,洪七公最喜與她在一起,又傳有洪七公的打狗棍法,繼任為丐幫幫主,可算洪七公的傳人。歐陽克自命風流,小才無德,自高好大,洪七公稱他輕浮,人品不端,而黃藥師卻對他青眼有加,所以可說他是與黃藥師同道。文章最後僅郭靖和黃蓉能有好結局,肯定王道與俠道,警戒世人不可作惡,也正是中國傳統小說最喜愛的手法。傳統小說從民國以來,這一部可算成就最高,而且也為傳統小說開辟新的創作空間,注入新的活力。
射雕中的每個人物由於作者有意塑造鮮明的性格特徵,每個人都刻化得活龍活現。正麵描寫俠者行徑的洪七公,曲筆對比的小人黃藥師,大家回憶中的憂國的王重陽,自持身分自承惡人的西毒,自己講述身曆經過的仁心禪意的一燈大師。作者對各個人物描寫的重點與手法都精心構思與計劃,明顯超出一般通俗小說的框架,進入了文學作品的範疇之內了。
在金庸小說中,男子的角色一直比女性要著重的多,唯有射雕中黃蓉和郭靖的比重是一樣的,而黃蓉更讓人喜愛。在桃花島上十幾年與黃藥師生活在一起,卻與黃藥師在性情上判若兩人,她與桃花島上的仆人學習啞語,送好酒菜給被關的老玩童,展現善良的一麵;流浪結識郭靖並一見終情,也知道一般的人是追求她的美貌或她父親的名聲,可知她對人注重內心;與江南七怪鬥嘴,與丘處機為難,可見她活潑開朗的一麵;與瑛姑鬥智、為黃藥師洗刷冤枉,設計歐陽鋒等都體現她聰明多才和急智;對性事無知,說明她天真無邪;為父親護短,說明她體貼溫柔;接手丐幫,認真負責,說明她守諾重信;為郭靖而長年堅守襄陽,可見她的深情。作者將黃蓉刻化成如此可愛的女子,讓人不愛也難。看看金庸其他作品的女性形像都非常單調,性格不豐滿,隻是善良溫順體貼而且都沒有主見,僅是男主人公的陪襯。作者讓黃蓉風采壓過郭靖,特別是最後奪得天下第一的歐陽鋒被她三言兩語就騙得瘋狂,隱隱地,作者在暗示這天下第一的名號應歸黃蓉才對。洪七公和歐陽鋒一燈都誇她是黃藥師的好女兒,洪七公更講要生女兒就要生一個象黃蓉一樣的,頗似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評語。我再舉一例:在一燈療傷後,一燈自述與瑛姑恩怨時,講到“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裳,區區一個女子,又當得什麼大事”,黃蓉立即道:“伯伯你瞧不起女子,這句話簡直胡說八道。”然後又講:“他講話不對,我定然要駁的”。另外郭靖在華山與黃蓉重逢時,郭靖講到成吉思汗害死他母親,自然不能再作駙馬,黃蓉即刻說到:“難道我是低三下四的人麼?你給大汗趕了出來,當不成駙馬爺,才又來找我這個窮丫頭。”這樣的話,追求男女的平等以及雙方感情上的平等,金庸筆下其他的女性都是無法講得出來的。
射雕中的惡人西毒歐陽鋒的形像也很高大、獨特。為了天下第一的名聲,真正從各方麵著手準備,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成功的。為瑛姑籌劃計策以弱克星一燈,絕境下傷得洪七公,在牛家村殺譚處端,破了全真七子,再偷襲黃藥師,如非梅超風,黃藥師非死即重傷,為奪天下第一的稱號,用盡手段。西毒才是真正的至情人物,王重陽一死,就直接去搶奪九陰真經,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在機會到來時不假仁假義,破全真七子,偷襲黃藥師,傷洪七公,每次都把握機會,認真實行,這樣踏踏實實做事的人正是中國文化中最缺少的。他信守承諾,黃蓉以毀書為挾,歐陽鋒一句話,讓她放下書,走人,他為守郭靖三饒之諾,直到華山論劍的最後一天才對黃蓉微起威逼之意。他對郭靖的看法比洪七公和黃藥師都要準確,當郭靖說到將來老年時終將勝過他,西毒表現出非常成熟和實際的看法,而且十分尊重郭靖地與他三擊掌為誓,也是前輩中唯一看到郭靖潛力並同等對待的人。他真正注重自己的名聲,為了西毒的毒字,潛心鑽研毒學,成就非凡。他以君子之心對待郭靖,因為他認為郭靖是君子之人,可惜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竟被洪七公騙了。最讓人佩服的是,即使是一部假的九陰真經,他也能憑自己的才華和刻苦的修練,創出一門絕世的武功。最後大家都不得不承認他是天下第一,有誌者,事竟成,歐陽鋒求仁得仁,雖瘋也可以含笑了。在桃花島求婚一節中,有一場西毒與東邪二人的對手戲,得知周伯通已有九陰真經,歐陽鋒就講天下第一是老玩童的了,黃藥師則依然自視奇高,然後二人到洞口時都被老玩童的尿淋了,這時文章中:“黃藥師氣極,破口大罵,歐陽鋒喜怒不形於色,卻隻笑了笑。”這一罵一笑,兩人的高低,天地之別也。
射雕中唯一讓我看得不過癮的是楊康的情節太少,前一輩高人中洪七公和歐陽鋒的情節幾乎相等,而後一輩的惡人代表楊康則顯得馬虎,楊康這個人其實應該再多寫一點才好。丘處機和江南七怪的意氣之爭,不僅誤了他們自己,也害了楊康和郭靖二人。郭靖由於有一個全心教子的母親,他的母親德行之高甚至可以說超過了嶽飛的母親,郭靖才沒有象楊康一樣陷入對勝負的苦苦追求。楊康為丘處機所傳授武功,盡管文中未直接講丘處機勝負之爭的壓力對楊康影響有多大,但從郭靖的壓力也可以想象了。這就象那位少林高僧所講的,他們多了一份暴烈的武功,卻沒有教給他們化解這種暴烈的方法,郭靖如果沒有他的那個偉大的母親,大概也會象楊康一樣毀在這上麵。隻看楊康的所為,殺歐陽克而拜歐陽鋒為師,可說是大勇;設計嫁禍黃藥師,並且成功,可說是大智;奪丐幫幫主之位後,立即拿來對付郭靖和黃蓉,而且南遷之計幾乎毀了丐幫,可說是大才;對完顏洪烈和穆念慈的感情,可以說是深情。如果他的師父是馬鈺那樣德才兼備的真人長者,楊康本是可塑之才,因為他的是非之分一直是很清楚的。他臨死前既講“你不是我爹爹,害死我媽,又想來害我。”又講“父王,父王”,可知他的心靈上正邪之爭的壓力是我們不能想像的。而且從他對穆念慈由無情到深情,可知這人是能改好的,不過需要一位長者的諄諄教導。楊康在丘處機的武功傳授下,時刻受他師父意氣用事的影響,再在從尹誌平處得知郭靖的水準不如自己,一開始就在他心目中留下自己高過郭靖的當然想法。等到比武招親到後來歸雲山莊再會再到爭奪丐幫幫主之位,每次下來楊康都占不了什麼上風,而且兩人的間距越來越大,所以使得他精神意識上已走入死胡同了,轉而追求邪惡的惡道,終於埋下後來死亡的禍根。就因為他沒有大德,無論怎樣的掙紮反抗,都無法擺脫命運對他的安排,當他拜歐陽鋒為師之事成功時,卻也是他死亡的前夕,不能不讓人為他惋惜。作者沒有安排他象歐陽鋒能有一個公平的機會與王重陽和洪七公進行競爭那樣,楊康一直都沒有機會能與郭靖來一次正惡的真正對決,他的失敗隻能怨命運對他不公平,不過我想這也是作者的本意吧。
射雕有的另一個優勢是:這是金庸的第一部心血之作,在射雕之前的書劍和碧血劍隻能算小試牛刀,作者將射雕的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取為郭靖和黃蓉,讓二人的名字暗扣作者自己的姓名金庸--靖蓉,說明在寫作的開始作者就有意要將這部作品寫成傳名之作。這使得在選材時,作者每方麵都能取最好的,無論人物的性格、情節的發展、武功的高下、開始結尾的安排等都沒有顧忌,采取最完美的組合。這部之後的其他作品為了不重複人物、情節、武功,作者再進行構思創作時就不得不有許多的顧忌,令狐衝、張無忌、蕭峰、楊過等都不能再是一個郭靖,而黃蓉的完美使得作者無法再塑得起一個與之同樣美麗完整的女性,反而郭靖的不完美使得作者能在其他男主角上另外得到發揮,得到大家的認可。同樣的道理,其他幾部作品中的壞人反角都沒有歐陽鋒那樣的人格和氣質,也是因為把西毒刻化得太完美了,無法突破。一般人的作品續集很難有機會達到與第一部同樣的水準,其中不能重複也是一個原因。
射雕還有一項特徵與其他作品不同,就是沒有各大傳統武林門派的出現,所謂的少林、武當、華山等各大武林門派沒出現在射雕中,這是武俠小說中十分罕見的情況,或許金庸當時想在武俠中另辟一片天空。
庸武俠作品之我見之三:笑傲江湖
接下來講排名第二的笑傲江湖。笑傲的最大突破是拋棄了儒家的俠士觀點,采用道家的無為觀點,不抓住這點根本不同,就會覺得笑傲江湖中心思想十分混亂。整本書中任何人或幫派的任何作為與成就幾乎都被作者放到壞人壞事的目錄中了,書中的兩個正派幫派--少林與武當之所以不討厭就是因為他們什麼事都沒有做,任何想有作為的人:左冷禪、嶽不群、東方不敗、任我行、林平之等都是反麵人物了。無為而治一直是中國傳統中最高的治國之策,盡管從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施。作者以主人公令狐衝的經曆為主線,極盡所能地從各方麵闡述無為的道家思想,並且取得了文章的成功。
笑傲江湖以令狐衝為主角,其他所有的人都是配角,從文章一開始儀琳轉述令狐衝與田伯光的爭鬥起,就給讀者一個不同一般儒家俠者的形像,他灑脫、不拘禮法之名、不拘正邪之念、好酒豪放、說自己心中想說的話、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道家和佛門的觀念中有許多相近之處,特別是在二者都反對儒家思想中對事物、觀念的執著,但佛門仍注重正邪之分,道家比較注重人的所做所為。令狐衝在任我行逼他入魔教時,心中想如果任我行是誠心邀請他入教,他大概就答應了,這樣逼他入教,反而是不能屈從,可以知道令狐衝心中的正邪之分並不嚴重,反而比較注重手段。所以我講笑傲江湖應歸入道家思維而不是佛家思維。
作者不僅在情節安排、人物性格上樹立主人公的道家形像,也破天荒地在武功上為主人公設立“無招勝有招”的說法,這一點非常危險,因為金庸的武功體係一直都是內功占最重要的地位,內功深厚則兵刃加身時肌肉也會自動反彈或者滑過,全無法使出內力的令狐衝能打敗多位武林高手,已經打破了金庸的武功係統,但從各位讀者大都接受了“無招勝有招”這樣的說法上看,作者的這次冒險是成功的,以無勝有的道家觀念也才能更為大家所接受。
另外在情節上的安排,還有一種“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依”的道家思想,令狐衝對人生不在乎,禍事和福事來時都靜心地對待,符合自己心意的就接受,不符的就拒絕,有點“榮辱不驚”的味道。而事實上,每一件壞事跟著一件好事,好事跟著一件壞事,逐步地將令狐衝推上一代高手的境界。
但是我則認為作者在寫令狐衝處理嶽不群師恩和對嶽靈珊的情意這兩件事所表現出來的執著已經破壞到作品和人物的完整了。與其它幾部作品不同,令狐衝一出場就是二十六、七了吧(估計),不是其他主人公那樣隻有十六、七歲,令狐衝應該保持人物性格的一致才對,他走江湖也有不少年了,不至於一些最基本的是非都看不出來。對嶽不群不反目還可以理解,但在少林與嶽不群比劍所表現的行為實在是有點過份了,對嶽靈珊的關懷與愛也可以理解,但嵩山上五嶽合派時對嶽靈珊表現的行徑也太離譜了,十七、八歲的段譽可以這麼做,二十六、七歲的令狐衝這麼做就影響到人物的性格的完整性了,雖說這樣可以襯托嶽不群的無義行為以及表現他的癡情,但犧牲人物的完整來遷就情節的發展,不是上上之策,有時使人產生沒有任何人能做到無為這個主題思想的錯覺。
女主角任盈盈的形像也單薄而不完整,反不如儀琳所表現出的那種情竇初開時心緒紛亂、患得患失的初戀少女的情懷更能讓人信服,再加上她處在佛門中的壓力,使得她的心理活動更得到進一步刻化,遠遠超過了任盈盈,給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
金庸武俠作品之我見之四:天龍八部
對於第三的《天龍八部》,我對它十分惋惜,如僅有蕭峰一位主角,則可以與射雕並列第一,但加入段譽和虛竹兩人後,將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破壞盡了,盡管段譽和虛竹二人的形像都很成功,故事的情節也更曲折,壞處仍然超過好處,隻好位居第三了。
蕭峰是儒家俠者的最高境界,簡直就是郭靖再加上聰明的才智、豪放的性格、愛憎分明、流露深情的十全十美的人物,將他寫得這樣完善,是為了寫英雄無路、命運弄人的悲劇。在小說中作者每次在蕭峰出場的時候,都盡力地完善他的形像,當我看到他在雁門關上確知自己是契丹人後,能立即解開這個心結,心中就有了不祥之感,因為這樣的大智慧是一般人少有的,而金庸的作品藝術性又極強,蕭峰不死,文章無法收尾。這也是我為什麼認為金庸在寫作時,本身就十分注重文學性,不是通俗小說的寫法。將主角寫成無所不能,機智又能幹,運氣又好,而寫成喜劇結尾是標準通俗小說的架構,比如超人、蝙蝠俠、007等,奮鬥幾十年的偵探小說一直不被承認文學性,也是這個緣故。古龍傑出的《絕代雙嬌》、楚留香、陸小鳳等其實就是標準的通俗小說的手法,文學性不夠高,也是同樣的道理,金庸將蕭峰寫得越完美,悲劇結果的悲劇性就越強。
蕭峰一開始出場就遇到丐幫長老造反,蕭峰當即一出手就製住全冠清,自傷法刀,收服丐幫子弟的信任,明知有人誣陷他殺馬大元也不慌亂,表現出少有的以德服人、大智大勇。後來聚賢莊一戰,蕭峰幾乎是戰神的化身,武功到了能“化腐朽為神奇”的武學最高境界,口才可反駁大家對他殺父殺母殺師的指控,飲酒斷義以成全他人之德,如果不是阿朱在一側讓他心亂,在一百多武林豪傑中如無人之境。金庸其他小說的主人公都有一定的弱點,隻有蕭峰是完人,不僅是文武上的完人,而且是道德上的完人,所以他無法容於這個世上。
我們來看蕭峰一生的命運,他千辛百苦才繼任丐幫幫主,一心為丐幫興盛盡心盡力,而丐幫在他手中也確實有天下第一大幫的氣勢,然而他卻被迫離開丐幫,一生的奮鬥化為烏有,是命運的第一步。接著在被江湖認為是殺父殺母殺師的大惡人的情形下,帶阿朱闖聚賢莊,在被迫殺人後,臨死前卻又被人救出,命運安排讓他不能自己決定生死。再其後,確知自己身世之後,認為殺他父母、師父的人是帶頭大哥,報仇的結果誤殺所愛的阿朱。後來帶阿紫到東北,這時候的蕭峰無所作為,卻是他離開丐幫後最無憂的時光。等到他為耶律洪基義兄平亂後,一直就有南征的壓力,又開始被命運折磨了,最後成就了宋遼和平,自己自盡身亡。他在少林時不肯為私仇而動幹戈,連少林聖僧也說他唯大英雄能本色,蕭峰當之無愧。
蕭峰之死是大英雄之死,然而他是死在什麼之下呢?我覺得他是命運弄人,被逼死的。他追求自己對命運的掌握,與其他的人物不同,他對自己一直是十分有信心的,這特別表現在他那句評慕容複的“蕭峰大好男兒,竟與你這種人齊名。”他卑視的是慕容複的品格,蕭峰他自己對自己的品德要求是極高的,最後也是死在這上麵。他脅迫耶律洪基定下和盟,仁和義上是正確的,錯的是禮法上麵。以下犯上,非禮;聯合外族,脅迫皇帝,非法。正因為他有自信而且追求品德完美,所以才不得不自盡。有人講他可以隱居,這就是對蕭峰性格的不知。蕭峰每次一出場,就如天神一般不可侵犯,就在於他對自己品德上的自信極高,有正氣凜然的感覺,如果他真的隱居活下去,這種正義的自信也就毀了,也就不再是蕭峰了。他由於身世出於異族,從小汪幫主和少林玄苦一定特別注意對他品德的培養,再加上蕭峰本身的才智又高,能力極強,所以才能維持這種品德上的高標準,最後仁義能做到,卻無法再做到禮法了,欲成為完人的蕭峰就不得不死了。
本來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好的回答,那就是少林聖僧的答話。他講少林每修一項武功,就應該多修一項佛法來抵製,如果一味地追求武功,就走入了魔道。道德也是這樣,汪幫主和玄苦給蕭峰極高的品德要求,卻不能傳給他抗衡的解法,讓蕭峰走上追求品德完人的邪路,他們二人也要負相當大的責任。我們一般人在得到學問和道德時,大多數都不是來自自己實際生活的真正體驗,而是由長輩或書本裏得來,而且也是一樣沒有提供解藥,所以僅是多學而不思是非常危險的,這也是許多有識之士對道德和科技反對速求的原因。排列第一第二的兩本書一本講儒家的思想,一本講道家的思想,這一本本來應該是講佛家的思想(從本文的題目可知),然而由於段譽和虛竹的插入,使得中心思想不能貫穿,沒能更進一步闡述聖僧的佛家道理,讓人十分的惋惜。另外,人們常講:“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誌”,蕭峰求仁得仁,作者一意成全,可知他還是很欣賞蕭峰的。象慕容複沒能自刎於少室山,而後失常瘋了,作者連那一死也不肯成全,可知他對慕容複那種為了一己之利的複國,不顧天下民眾的行為是十分的憎恨的。
金庸武俠作品之我見之五: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的失敗,我不把它歸於文章沒寫好,而把它歸於題材沒選好,作者想寫一個仁德無敵於天下的人物,盡管竭盡所能,卻仍然無法讓人信服。因為自古而來,寫仁德無敵的人物很多,卻沒有一個成功的。三國中的劉備和水滸中的宋江就是代表,然而仁厚長者劉備給人一種虛偽的感覺,及時雨宋江除了虛偽外,一天到晚隻是投降,更不要說西遊記中的仁德長者唐三藏不分正邪。金庸敢在前人多次失敗之後,再挑這個題材,雖然很敬佩他的勇氣,然而張無忌的形像在大家心目中仍然是不成功的爛好人一個,他在大家眼中是沒有決斷、不敢擔當的平庸之人,反不如謝遜、趙敏、周芷若三人成功。 從回到中土到光明頂,張無忌大部份時間是在與胡青牛學醫,要了解他轉變隻能從這段時間加以推測。古人雲:“醫者仁者心”就是說做醫生的人應該是仁德人的心思。張無忌長時間攻讀醫學書籍,書中應該有講到這種道德,再加上他沒有其它書讀,也就接受了醫學書中的這種仁者心的道德觀念。盡管我覺得這種解釋法仍嫌太牽強,目前也想不出其它的理由了。相對作者為射雕中郭靖的行為心態所做的詳盡的鋪述,張無忌的心理過程的轉變實在是太快了、太馬虎了。
其次,倚天中的兩位女主人公讓人不敢恭維,趙敏的手下對她如此尊重,趙敏對手下簡直毫無人性。對強者趨之如騖,對弱者冷酷無情,我覺得她和天龍中的馬夫人康敏性格十分類似,隻是二人出身不同,經曆自然天上地下。可以想象,如果她得不到張無忌,多半會想盡辦法毀了他。(兩個女子名字都叫敏,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周芷若的轉變也快得不可思議,自古以來,要盟不守是中國人的普遍觀念,僅僅是一句誓言而且不為人知,能將一個好人變成壞人,情理上難以說得過去。很讓人懷疑是不是作者認為反正張無忌已配不上小昭,乾脆送他兩個爛蘋果算了。
我雖不喜歡倚天,卻十分喜歡其中張翠山和謝遜在盤龍島上二人比武的情節,光明正大地以弱勝強在武俠小說中十分難寫,然而這一戰卻讓人心服口服,而且比武又那麼有詩意和意境。真正地讓人佩服金庸的想象力和他的文筆,不過,兩個武人比武,卻是比寫字,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金庸武俠作品之我見之六:神雕俠侶
金庸的各部小說間雖有一定的呼應,但一般都是相隔百年以後,因為這樣才不會出現作品間的互相掣肘,神雕緊接射雕之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射雕的人物,如何處理好這些人物的行為,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容易。神雕將射雕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沒能很好的發揮,反而進行大破壞,讓人無法卒讀。不過,也是由於射雕中的各個人物太完美了,緊接其後的神雕無法再造同樣的效果,唯一的方法隻能是破壞射雕的人物,才能夠有所突破。
首先是在射雕中最重麵子和名聲的黃藥師在神雕裏麵居然真的成了世外高人,李莫愁打敗了他的弟子,他沒有象射雕那樣自己再來和李莫愁對一掌,也就放過去了。而且還收了程英做關門弟子,他不怕大家說他老了花癡,總之,射雕中他想做而做不到的事,神雕中居然做到了。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也就是說四十歲以後,一個人是很難改變本性了,神雕中的人一過四十,居然都改變了本性。當我看到老玩童和瑛姑生活在一起,覺得真的是笑掉大牙,老玩童還成什麼老玩童了嗎,老玩童過完八十還變成大人了。瑛姑僅因為周伯通一到,就饒恕了裘千仞,也將她的仇恨太表麵化了,即使她口頭上答應了,心中怎可能,要知道一燈僅僅是沒有救她兒子,就被處心積慮地設計刺殺,殺她兒子的凶手不會這麼輕易饒了的。仇恨這個東西其實也是很有寫頭,伍子胥鞭屍才是真正的恨意,無法饒的。一燈莫名其妙地一心要化解慈恩的心結,甚至不惜自己損傷身體,對比射雕中多次要搬家,逃避仇家的情形,心態如同兩人。佛家講究緣字,他一直讓慈恩打下去,損害了身體,不僅不能化解慈恩的心結,隻怕會逼得慈恩越走越遠。結果,當小龍女深受奇毒時,他沒有功力再施展一陽指神功了,盡管隻有他才能解救小龍女,難道他沒有再加罪孽之感。
射雕中善良的黃蓉,在神雕中叛若兩人,一心一意地對付楊過。而射雕中無論什麼險惡情景,蓉兒都能微笑間將之化解,小小一個楊過會搞得那麼頭大?聰明過人的特性在神雕中也不見了,需要裝瘋來騙慈恩,要知慈恩已接近瘋狂的邊緣,那時候的任何刺激都可能推他過了那條邊緣,因為此時事情變壞的可能性大大地超過了變好的可能性,黃蓉這個險冒得太大了,不是談笑間就製服了敵人的黃蓉了。黃蓉當時的行為,作為點化慈恩確實是非常好的舉動,當頭棒喝,慈恩能心歸佛門,我能理解,但作為救人就不是好方法了,當時最重要的是要穩定慈恩的心情,而不是刺激他。射雕中深受指腹為婚之害的郭靖會要求將郭芙和楊過定親,實在是有違郭靖本性,當時的黃蓉隻要一提郭靖的過去,郭靖就會毫無理由進行堅持。郭靖為了大汗所指定的華箏公主和楊鐵心所指定的穆念慈的糾纏,幾乎毀了他的一生,象這種有切膚之痛的事實,郭靖不可能那麼快就忘記了。
再來看主角二人,女主角小龍女的形像太單薄了,就一句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可以全部包括了,與楊過豐滿的形像不成比例,讓人無法有射雕中各個人物各有特色的感覺,算算神雕中,除了一個楊過,實在是沒有其他任何人值得討論了。
主角楊過一出場就陷入父仇的死結,而且成為文章發展的一條線索。與郭靖不同,郭靖從小時候就在母親教導下,學武隻為報父仇,楊過的母親穆念慈應該不會教導他報仇,多半是教他學好文字,不要報仇,他那麼大的恨意來自何處?而且他父親楊康之死,是由於黃蓉告訴了西毒他兒子是被楊康所殺,算起來殺父仇人,西毒占了大頭,黃蓉隻是小頭,楊過拜西毒為義父,對黃蓉恨意重重,雖是命運弄人,也不能不讓人覺得楊過的自以為是了。其實,當初楊過詢問父親如何死的,黃蓉可以回答他一句“死在西毒的蛇毒下”,等楊過得知歐陽克死在其父手中,看楊過如何能跳出這個圈子。
楊過和小龍女盡管二人一起生活十年多,但二人的性情完全相反,一個愛清靜,一個喜歡熱鬧,一個沉靜隔世,一個活潑開放。少年時兩人如真的生活在一起,很快就會鬧翻天或一人悶悶不樂。作者為了加深他們間的感情,不得不安排一個接一個的生離死別,以維持讀者對二人的同情,直到最後小龍女跳下絕情穀的斷腸崖,楊過真的不能見到小龍女了,他才對小龍女的情意越來越深,完成了他從多情到深情的轉變。
第三次華山論劍將楊過評為“西狂”,我覺得也是一個敗筆,華山論劍安排在最後,自然應該起到總結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但是將楊過的性情稱為狂,則明顯地錯解狂的意思了。中國人一直定義狂士為恃才傲物,我在楊過的身上看不到一絲的傲氣,而狂就是要自認為有才華,而看不起人。古書中推為狂士的一個是李白,一個是王安石,還有一個王羲之。一般說來,狂總是跟傲在一起,有才是狂士,沒才是輕狂。根據楊過的情形,稱他為邪比黃藥師還恰當,不顧武林理義,娶了師父,而那黯然銷魂掌隻有悲傷離愁時才有威力,實在是邪門,不過黃藥師還沒死,這就難辦了。所以說象其它小說那樣,隔了一百年多,牽製較少,就比較好發揮,神雕緊接射雕,處處受到射雕情節的為難,本身就處於極不利的地位。全文講述楊過感情從處處留情到鍾情一人,或者可以將他稱為“西情”也比叫西狂更恰當。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