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完汪曾祺散文,感觸較深。
一是學到一些理論知識。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國漢字的獨特性和意義,他說中國漢字是用來看的,不是說的。許多詩歌一朗誦就沒有以前的東西了,所以他反對朗誦詩歌和散文。他主張一字一字的認真扣字眼,沈從文的《邊城》不到七萬字,但寫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樣從一個一個的字來看沒有什麼獨特。但當放到一起那種行雲流水的灑脫真的很奇妙。他主張刻畫人物不應該描寫太多,而應該從環境、聲音、顏色等各個方麵進行描寫和烘托。如何組織文章?他說他是先在頭腦裏麵對整個文章有了輪廓以後才寫的。要先有個整體的構思。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靜坐時想出來的。
二是他的散文風格樸素、簡練。人人看了都會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師承了沈從文的特點。雖然樸素,但那是一種文學修辭,文學語言,不是方言,沒有在語言上的研究和大師的本領,是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說到老師沈從文、老舍他們是怎樣練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學淵源深厚,愛好廣泛,上小學時,他的祖父就給他教《論語》,寫小論文“義”,這就相當不錯了,我上小學時,除了會放羊、掏鳥窩之外,文化的東西是絕緣的。汪曾祺散文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那種“真”,一點沒有矯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語言。尤其是那種語言真是難得,是應該讓我們這些後輩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現在好多人寫的文章喜歡辭采華麗,但內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別扭,不真實。由於愛好廣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靈、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風土、藝術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寫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對師友、家世、父親、母親等的回憶文章寫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現出他的善良、和藹、真實。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對父親的回憶,父子之間是那樣自由、平等、融洽。《我的母親》中對三位母親的回憶。雖然兩位是繼母,但卻充滿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對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對西南聯大的諸多師友的回憶中,我們就能感覺到他對老師和同學的感情。很純真,很自然,我覺得做人就應該像他一樣。對任何人都很友好,對任何事都很認真。且那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養生之道也值得我學習。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師的一些為人處世,待客之道,修身養性我覺得對我影響還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應該保持一顆童心,不要裝腔作勢。看書就是學習嘛。學文章,學做人,都很重要。
一是學到一些理論知識。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國漢字的獨特性和意義,他說中國漢字是用來看的,不是說的。許多詩歌一朗誦就沒有以前的東西了,所以他反對朗誦詩歌和散文。他主張一字一字的認真扣字眼,沈從文的《邊城》不到七萬字,但寫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樣從一個一個的字來看沒有什麼獨特。但當放到一起那種行雲流水的灑脫真的很奇妙。他主張刻畫人物不應該描寫太多,而應該從環境、聲音、顏色等各個方麵進行描寫和烘托。如何組織文章?他說他是先在頭腦裏麵對整個文章有了輪廓以後才寫的。要先有個整體的構思。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靜坐時想出來的。
二是他的散文風格樸素、簡練。人人看了都會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師承了沈從文的特點。雖然樸素,但那是一種文學修辭,文學語言,不是方言,沒有在語言上的研究和大師的本領,是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說到老師沈從文、老舍他們是怎樣練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學淵源深厚,愛好廣泛,上小學時,他的祖父就給他教《論語》,寫小論文“義”,這就相當不錯了,我上小學時,除了會放羊、掏鳥窩之外,文化的東西是絕緣的。汪曾祺散文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那種“真”,一點沒有矯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語言。尤其是那種語言真是難得,是應該讓我們這些後輩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現在好多人寫的文章喜歡辭采華麗,但內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別扭,不真實。由於愛好廣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靈、曆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風土、藝術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寫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對師友、家世、父親、母親等的回憶文章寫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現出他的善良、和藹、真實。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對父親的回憶,父子之間是那樣自由、平等、融洽。《我的母親》中對三位母親的回憶。雖然兩位是繼母,但卻充滿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對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對西南聯大的諸多師友的回憶中,我們就能感覺到他對老師和同學的感情。很純真,很自然,我覺得做人就應該像他一樣。對任何人都很友好,對任何事都很認真。且那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養生之道也值得我學習。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師的一些為人處世,待客之道,修身養性我覺得對我影響還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應該保持一顆童心,不要裝腔作勢。看書就是學習嘛。學文章,學做人,都很重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