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敘述中國古代小說發生、發展、演變的過程,是中國第一部小說專史。本書將各種類型的小說及其發展,放到當時各種社會條件下進行考察,勾勒出一條脈絡清晰的數千年中國小說“進行的線索”。為撰此書,作者輯錄漢至隋之古小說36種,搜集宋至清末小說41種的史料,並參考明清人所撰著作70餘種。本書以言簡意賅之筆法,公允平當之態度,評判曆代小說之思想、藝術,許多見解,至今仍是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的指導性意見。本書代表了一個時代中國人研究中國小說史的最高水平。
本書是作者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學講授中國小說史課程的講義。本書共28篇,始於神話與傳說,迄於清末譴責小說,敘述中國古代小說演變的曆程。說小說未必要說小說史,但讀完小說史,我們才有可能給每部小說一個準確的定位。假如你是一位寫小說的作家,小說史可以告訴你寫作的起點在哪裏,可以告訴你哪一些構思已經被前人用過了……假如你是一位讀小說的 “看官”,小說史可以告訴你手中的這部書居於何等的地位,有何等的價值 ……假如兩者都不是,就請你慕“魯迅”之大名打開這本書。“魯迅”二字就已經價值連城。建議以下人群閱讀本書:所有喜歡魯迅的人,所有不喜歡魯迅的人,大學生與研究生,研究家或一般幹部,望子成龍的家長……
第三,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包含有許多精當卓越、言簡意賅的評論。 《中國小說史略》無論是闡述小說的發展變遷,或是評析各類作家作品,往往是要言不煩,短短一段文字,甚或隻是三言兩語,即包含了很豐富的內容,而又顯得扼要準確、切實有力。這隻有觀察十分敏銳、深刻的學者,而又兼是語言的巨匠,像魯迅這樣的著作家,思之所至,筆即足以達之,方能如此,一般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在評述唐代傳奇小說時,魯迅寫道:
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於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豔,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第八篇)
短短數行,行文極其簡約,然而六朝小說發展至唐代所產生的變化,唐代小說和六朝小說兩者的不同特點,唐代小說較之六朝小說演進的痕跡,特別是到了唐代,作家們開始有意識地把小說當作一種文學創作來精心從事這樣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這一切評析得何等明白切實! 在敘述宋代小說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時,魯迅說:“宋一代文人之為誌怪,既平實而乏文彩,其傳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聞,擬古且遠不逮,更無獨創之可言矣。然在市井間,則別有藝文興起。即以俚語著書,敘述故事,謂之‘平話’,即今所謂‘白話小說’者是也。”(第十二篇)同樣是文字不多,但卻很準確地比較出唐傳奇和宋傳奇二者的不同,敘述了傳奇之趨向衰微,又評述市井間新的藝文的興起,以及由此所導致的從傳奇這種文言小說到“以俚語著書”這種白話小說的重大轉變。
魯迅對於某一類或某一部小說的評論,常是言簡意賅,或褒或貶,力求分寸得宜,實事求是。如第二十二篇評述《聊齋誌異》雲:“《聊齋誌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誌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於幻域,頓入人間;偶述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 這裏比較了《聊齋誌異》與同類之書的同與不同,尤其是對《聊齋誌異》藝術方麵的一些重要特點的評析,更顯得十分準確,令人折服,文字又很生動傳神,令人愛讀。
再如第二十八篇評述《孽海花》雲:“書於洪、傅特多惡謔,並寫當時達官名士模樣,亦極淋漓,而時複張大其詞,如凡譴責小說通病;惟結構工巧,文采斐然,則其所長也。”我們知道,魯迅評價小說創作成就的高低,是思想和藝術的統一論者。他十分讚揚《儒林外史》那樣的“秉持公心,指摘時弊”,同時又具有高度藝術性的諷刺小說(第二十三篇);而對那些“雖命意在於匡世,似與諷刺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之作,則另起一個名稱,叫做“譴責小說”,以示與諷刺小說有別,並且頗多批評(第二十八篇)。但是在具體地評述某一作品時,仍然采取分析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方法,應批評處則嚴肅批評,該肯定處則適當肯定,而不是全盤地一筆抹煞,對《孽海花》的評析就是一個例子。
魯迅對作品長處短處的評論,常常是把它跟其他作品相比較而加以闡述,所以觀點就顯得全麵而避免片麵性,很有說服力量;又因為他眼光極其尖銳,善於抓住主要之點,所以他所作的評語語必中的,有似畫龍點睛,令人讀了不易忘記。例如評述《封神演義》時,說它“實不過假商周之爭,自寫幻想,較《水滸》固失之架空,方《西遊》又遜其雄肆”(第十八篇);讚揚《儒林外史》塑造範進這一人物形象的諷刺手法的特點及其成就,寫道:“ 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誠微詞之妙選,亦狙擊之辣手矣”(第二十三篇);批評《三國演義》寫人亦頗有失,則雲:“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水平以及個人主觀思想認識上的局限,並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客觀物質條件的限製。所以,就我們今天的要求來看,《中國小說史略》 有其不夠完備之處,這是很自然的,也是不能苛求於魯迅的。魯迅處在當時曆史條件下,完成了如此一部開創性的卓越的專著,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了。作為我國小說史研究的奠基人,魯迅的學術著作及其治學精神,對於我們仍然是很可寶貴的遺產。我們應該學習和繼承這份遺產,以便把中國小說史的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