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三年對於巴爾紮克來說無論在創作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是關鍵的一年。在生活上,那年聖誕他與韓斯卡夫人暗中定情;在創作上他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年九月,也就是《歐葉妮·格朗台》初稿完成的時候,他向妹妹自信地宣告:“我要統治歐洲文壇了,而且不會受到挫折!我隻須再努力奮鬥兩年,就能超越一切企圖束縛我的手腳、阻礙我前進的人!”①他的自信產生於他醞釀已久的一個巨大的設想:他想把已寫的和將寫的全部作品合成一個“整體建築”,他稱這個建築為“我的瑪德萊娜大教堂。”一八三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他在給韓斯卡夫人的信中把這個設想具體化為宏偉的計劃:
他的“瑪德萊娜”將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風俗研究’將全麵反映社會現狀——社會結出的各種果。……第二部分是‘哲理研究’……解釋產生這些感情與形成這種生活的原因,說明社會與人賴以存在的條件。……繼因果之後還要有‘分析研究’……因為列舉了“果”,分析過“因”之後,就該著手探討原則了。……所謂原則,就是作者本人。”②正如安德烈·莫洛亞所說,巴爾紮克在一八三二年前一直分別在兩個領域探索。一個領域是寫哲理小說,如《驢皮記》、《路易·朗貝爾》,另一個領域是《私人生活場景》。自一八三二年起,他實現了兩者的結合。斯蒂汶·茨威格認為促成這兩者結合的,是他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如果能從確當的視角觀察當代的生活,也能寫出新鮮活潑、內容豐富的作品。重要的不是題材和布局,而是內在的動力……動力不存在於文風和結構,而是存在於人物描寫本身。”③換句話說,過去,在講故事的人和思想家之間,站著一個現實生活的觀察家,而現在,這個觀察家能夠用具體生活來裝載自己的思想和講出動人的故事。據斯蒂汶·茨威格分析,巴爾紮克在這方麵的第一個成功是《夏倍上校》,第二個成功則是《歐葉妮·格朗台》。
一個小小的、胸脯豐滿的年青女人,貼身穿一套白色的布衣布裙,外麵套一件灰色的囚大衣,活潑的地走出來,站在看守的身旁。她腳上穿著布襪和囚鞋。她頭上紮著頭巾,明明故意讓一兩綹頭發從頭巾裏溜出來,披在額頭。這女人的麵色顯出長久受著監禁的人的那種蒼白,叫人聯想到地窖裏儲藏著的番薯所發的芽。她那短而寬的手,和大衣的寬鬆領口裏露出來的豐滿的脖子,也是那種顏色。兩隻眼睛又黑又亮,雖然浮腫,卻仍舊放光(其中有一隻眼睛有點斜睨),跟她那慘白的臉兒恰好成了有力的對照。——列夫·托爾斯泰《複活》————這段描寫,作者曾反複修改過二十次。通過以上的描寫使讀者如見其人,而且還可通過她的外表,窺見她的靈魂。
我最敬愛的人
在我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涯中,給予我關愛和傳授我知識的老師屈指算來真不少,其中有一位慈祥的中青年老師最讓我難忘---他就是我們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楊老師。
楊老師今年47歲,1.7的中等身材,一張國字臉上刻有幾道細細寫的皺紋,那是楊老師從教30年留下的痕跡。
楊老師是我們的語文老師,同學們都很喜歡上他的課,這不,‘叮鈴鈴’上課了,楊老師帶著和藹的笑容走進了教室,用響亮的聲音給我們講起了【我們上路了】散文,課堂上楊老師的聲音時而鏗鏘有力,充滿激情,如同噴薄而出的朝陽;時而低回婉轉,無比哀傷,如同黎明中穿過霧靄的小溪;時而又流露出依依惜別之情,讓我們產生了對母校的眷戀。就這樣連下課我們都還沉侵在老師的聲音中。
艾蒂坐在屋子的一隅的一張沙發裏,依照東方人的習慣,雙腿交叉起來,安安穩穩地像一隻小鳥兒一樣躺在巢中,這巢是用東方最華麗的鑲花綢緞所搭構成的。她的身旁放著那隻她方才撫弄的樂器;那種儀態,以及周圍的那種環境,使她看起來那麼惹人愛。一看見基督山,她就立刻站起來,用她所特有的那種同時表現出愛和順從的微笑迎接他。基督山朝她走去,向她伸出一隻手,她把那隻手舉到她的嘴邊。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中描寫學生:
約翰?裏德是個十四歲的小學生,比我大四歲,因為我才十歲。論年齡,他長得又大又胖,但膚色灰青,一副病態。臉盤闊,五官粗,四肢肥,手腳大。 還喜歡暴食,落得個肝火很旺,目光遲鈍,兩頰鬆弛。這陣子,他本該呆在學校裏,可是他媽把他領了回來,住上一兩個月,說是因為“身體虛弱”。但他老師邁爾 斯先生卻斷言,要是家裏少送些糕點糖果去,他會什麼都很好。做母親的心裏卻討厭這麼刻薄的話,而傾向於一種更隨和的想法,認為約翰是過於用功,或許還因為 想家,才弄得那麼麵色蠟黃的。
梁實秋《我的一位國文老師》中描寫教師:
我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遇見一位國文先生,他給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記他。
先生姓徐,名錦澄,我們給他取的綽號是“徐老虎”,因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腦袋的輪廓是有棱有角的,很輕易成為漫畫的對象。頭很尖,禿禿 的、亮亮的,臉形卻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齋誌異》繪圖中的夜叉的模樣。他的鼻子眼睛嘴似乎是過分地集中在臉上很小的一塊區域裏。他戴一副墨晶眼 鏡,銀絲小鏡框,這兩塊黑色便成了他臉上最顯著的特征。
老舍《犧牲》:
他的臉,在我試問他的時候,好像特別的窪了。從那最窪的地方發出一點黑晦,慢慢地布滿了全臉,像片霧影。他的眼,本來就低深不易看到,此時便更往深處去了,仿佛要完全藏起來。他那些彼此永遠擠著的牙輕輕咬那麼幾下,耳根有點動,似乎是把心中的事嚴嚴地關住,惟恐走了一點風。然後,他的眼忽然發出些光,臉上那層黑影漸漸地卷起,都卷入頭發裏去。“真哪!”他不定說什麼呢,與我所問的沒有萬分之一的關係。他勝利了,過了半天還用眼角撩我幾下。
列夫。托爾斯泰《複活》:
書記官站起來,開始宣讀起訴書。……結果他的聲調就混合成不間斷的嗡嗡聲,聽得人昏昏欲睡。法官們一忽兒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這邊扶手上,一忽兒倚在那邊扶手上,一忽兒閉上眼睛,一忽兒又睜開,彼此交頭接耳。有一個憲兵好幾次把剛要開口打嗬欠的那種痙攣動作壓下去。……瑪絲洛娃聽著書記官朗讀,眼睛盯住他,時而呆呆不動地坐著,時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駁似的,漲紅了臉,後來卻沉重地歎了口氣,把手換一個放處,往四下裏看一眼,隨後又凝神瞧著宣讀的人。
海明威《老人與海》:
老頭兒放下了釣絲,把它踩在腳底下,然後把魚叉高高地舉起來,舉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時使出全身的力氣,比他剛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氣,把魚叉紮進正好在那大胸鰭後麵的魚腰裏,那個胸鰭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齊著一個人的胸膛。他覺得魚叉已經紮進魚身上了,於是他靠在叉把上麵,把魚叉紮得更深一點,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裏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麵,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