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分析:
《項鏈》是一篇構思精巧,題旨鮮明的精品。從小說內容看,用“項鏈”這個題目好,因為它是整篇作品的線索,而“首飾”的概念包括範圍太大,指代不明。
小說按事件的自然進程敘寫,以“項鏈”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主人公瑪蒂爾德為了參加一個舞會,向朋友佛來思節夫人“借項鏈”;舞會上,主人公大出風頭,卻樂極生悲,“丟項鏈”;為了賠償別人的項鏈,路瓦栽夫人含辛茹苦,“賠項鏈”;湊足了項鏈的價錢,卻欠下了一筆需整整十年拚命勞作、省吃儉用才能償還的債務,於是她不顧一切“還債務”;最後,當她鬆了一口氣,卻得到這樣一個消息,她借的項鏈原來是假的。小說以波瀾起伏、跌宕多姿的情節,讓向往豪華、追求舒適的瑪蒂爾德從夢幻的雲端結結實實地被摔了下來,並為此付出了十年青春。小說通過這樣一個十分巧合而又真實自然的故事,尖銳諷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同時,對受盡生活愚弄的主人公又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學習這篇小說,要深刻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重視小說的現實意義。
《項鏈》構思十分精巧。項鏈原是贗品直到最後才通過路瓦栽的女友道破,不僅使女主人公大吃一驚,而且讀者也會感到意外。其實仔細想想,看來似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卻也在情理之中,十分可信。因為在描寫中作者已作了三處必要的鋪墊和巧妙的暗示:一處是借項鏈時,她的女友佛來思節夫人表現得相當大方,毫不遲疑地說:“當然可以!”二是當路瓦栽夫人惴惴不安地去還項鏈時,佛來思節夫人竟“沒有打開盒子看”,這已說明項鏈本不是什麼貴重首飾。當路瓦栽夫人去買項鏈時,珠寶店老板“查看了許多賬薄以後”說:“……我隻賣出這個盒子!”這也說明項鏈與盒子本不是原配的。這樣描寫就更能增加情節的波瀾,引人入勝,令人回味、深思。
小說以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這一線索展開情節,可將分行隔開的七板塊按照內容的緊密聯係分成四部分。
1.(從開頭到“接著就帶著這寶物跑了”)借項鏈。
2.(從“舞會的日子到了”到“他照她說的寫了信”)失項鏈。
3.(從“過了一星期”到“也可以成全你”)賠項鏈。
4.(從“一個星期天”到結束)發現項鏈是假的。
人物分析:
小說《項鏈》的人物形象,極具典型性。路瓦栽夫人是個小職員的妻子,生活並不富裕,但身處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又有同資產階級上層社會交往的機會,因此倍受資產階級風氣的熏陶,對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榮華富貴懷有無限羨慕之情。由於對婚姻的不滿意,便感到痛苦,看望一個有錢的女友回來,甚至會“傷心、悔恨、失望、困苦”好幾天。她是一個豔羨虛榮、追求奢華的庸俗的小資產階級婦女。為了在夜總會上出風頭,以滿足她的虛榮,她想方設法準備衣著,並向她的女友借來項鏈。不料樂極生悲在歸途中竟丟失了借來的項鏈。為了賠償項鏈,她不得不下決心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承受經濟上的壓力,“顯示出一種英雄氣概”,去過窮人才懂得的艱苦生活。她千辛萬苦地度過了十年的艱辛歲月,片刻的虛榮換來的卻是十年的辛酸。這正是對路瓦栽夫人的虛榮心的一個強烈諷刺。但她仍對那片刻的虛榮念念不忘。誰知用十年辛酸還清債務以後,才發現原來項鏈是假的,這對路瓦栽夫人的虛榮心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小說《項鏈》的心理描寫,細膩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態。通過對主人公心理直接和間接的描寫,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揭示主題。作者極善於捕捉一些富有特色的細節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例如用“她一向就想著得人歡心,被人豔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現她擺脫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於上流社會、成為生活優裕,受人奉承的高貴夫人的夢想;通過“她陶醉於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表現她自覺頗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的家庭,爬進上流社會的資本的自信心。這種虛榮心正是資本主義社會把女性當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預示了路瓦栽夫人悲劇的必然性。
人物心理描寫
開篇對瑪蒂爾德的 “夢想”以及“夢想”與現實矛盾給她帶來痛苦的描寫是直接心理描寫;對人物特定環境中的表情、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是間接心理描寫,如“狂熱地摟抱女友”,舞會上的“陶醉”等都能揭示人物內心世界。二者均突出了瑪蒂爾德向往豪華、愛慕虛榮的性格。而她一係列的遭遇均源於這種愛慕虛榮的性格特點。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