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機雪錦織鮫綃,豔朵亭亭倚畫橋。——董嗣杲《荷花》
2、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文征明《錢氏池上芙蓉》
3、起徘徊、時有香氣吹來,雲藻亂,葉底遊魚動影。——劉光祖《洞仙歌·荷花》
4、大嫂采芙蓉,溪湖千萬重。——李白《湖邊采蓮婦》
5、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薛昭蘊《浣溪沙》
6、蕊中千點淚,心裏萬條絲。恰似輕盈女,好風姿。——歐陽炯《女冠子》
7、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溫庭筠《蓮花》
8、微根才出浪,短幹未搖風。——沈約《詠新荷應詔》
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10、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隋殷英童《采蓮曲》
11、誰於水麵張青蓋,罩卻紅妝唱采蓮。——歐陽修《蓮葉》
12、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蔡鬆年《鷓鴣天賞荷》
13、雷雨過、半川荷氣,粉融香浥。——範成大《滿江紅》
14、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厲鶚《謁金門·七月既望湖上雨後作》
15、晚來妝麵勝荷花。——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1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裏《曉出淨慈寺》
17、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遊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李珣《南鄉子》
18、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李群玉《新荷》
19、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柳永《望海潮》
20、薄妝桃臉,滿麵縱橫花靨。——歐陽炯《女冠子》
21、水闊雨蕭蕭,風微影自搖。徐娘羞半麵,楚女妒纖腰。——錢惟演《荷花》
22、卻是池荷跳雨。——楊萬裏《昭君怨·詠荷上雨》
23、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嬌蕊。——龔翔麟《菩薩蠻·題畫》
24、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濕。——杜衍《雨中荷花》
25、數點飛來荷葉雨,暮香分得小江天。——完顏疇《池蓮》
26、蓮花未開時,苦心終日卷。——孟郊《樂府三首》
27、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薛道衡《昔昔鹽》
28、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薛昭蘊《浣溪沙》
29、空擎承露蓋,不見冰容,惆悵明妝曉鸞鏡。——劉光祖《洞仙歌·荷花》
30、客衣塵土終須換,好與湖邊長芰荷。——王守仁《春晴》
31、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蘇軾《江神子·江景》
32、十裏錦香看不斷,西風明月棹歌還。——黃瓊《蓮塘》
33、長恨涉江遙,移近溪頭住。閑蕩木蘭舟,誤入雙鴛浦。無端輕薄雲,暗作廉纖雨。翠袖不勝寒,欲向荷花語。——晏幾道《生查子》
34、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35、鏡湖三百裏,菡萏發荷花。——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36、雨停荷芰逗濃香,岸邊蟬噪垂楊。——閻選《臨江仙·雨停荷芰逗濃香》
37、一枕新涼宜客夢,飛入藕花深處。——黃升《酹江月·夜涼》
38、一年滴盡蓮花漏。——毛滂《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39、手撚香箋憶小蓮。——晏幾道《鷓鴣天·手撚香箋憶小蓮》
40、秀樾橫塘十裏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蔡鬆年《鷓鴣天賞荷》
41、驟雨過,似瓊珠亂撒,打遍新荷。——元好問《驟雨打新荷》
42、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采蓮曲》
43、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趙以夫《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44、有人水濺紅裙,相招晚醉,正月上、涼生風露。——高觀國《祝英台近(荷花)》
45、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盧照鄰《曲池荷》
46、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李商隱《暮秋獨遊曲江》
47、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擺柄柄香。——鄭穀《蓮葉》
48、荷花宮樣美人妝,荷葉臨風翠作裳。——蘇泂《荷花》
49、十裏荷花帶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楊公遠《月下看白蓮》
50、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李璟《浣溪沙》
51、綠楊堤畔鬧荷花。——仲殊《南柯子·十裏青山遠》
52、小橋劃水剪荷花,兩岸西風暈晚霞。恍似瑤池初宴罷,萬妃醉臉沁鉛華。——白玉蟾《荷花》
53、酣紅膩綠三千頃,總是波神變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開於玉井舊知名。——釋文珦《東湖荷花》
54、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蘇軾《蓮花》
55、夕陽倒影射疏林,江邊一帶芙蓉老。——陳霆《踏莎行·晚景》
56、茨茹荷葉認零星。——吳錫麒《臨江仙·夜泊瓜洲》
57、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人彩雲裏,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李白《折荷有贈》
58、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蘇東坡《荷花媚荷花》
59、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王維《渭川田家》
60、遊女帶花偎伴笑,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李珣《南鄉子·乘彩舫》
61、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蕭綱《采蓮曲》
62、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李白《古風·其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