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擴展資料
曆史原因
革新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大量傳入新青年新青年中國並影響年輕一族,而在民國初年這種影響隨著陳獨秀所創辦的《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等刊物的發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推動,自由、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影響了學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從思想、文化領域激發和影響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的愛國救國熱情,從根本上為五四運動的出現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智力來源。
社團組織在中華民國的發展,包括少年中國學會、工學會、新民學會、新潮社、平民教育講演團、工讀互助團等等,為五四運動在全國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巴黎和會會議結果
6月28日在巴黎近郊凡爾賽宮鏡廳舉行《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簽字儀式。
德國外長穆勒等代表德國簽字。
對德《凡爾賽和約》由是成立對德國同盟國的和約在巴黎和會結束後另行簽署。
在中國人民的要求下,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收回戰前德國侵占中國膠州灣、膠濟鐵路和山東的一切權利。
日本竟然要求和會同意把德國的侵華權益轉移給日本,並得到英、法的支持。
由於美、日在太平洋和遠東地區的矛盾,美國對日本的侵華野心起初持警惕態度,並表示支持中國主張。
後日本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和退出和會相要挾,迫使美國最後放棄了對中國的支持。
在五四運動浪潮衝擊下,中國代表團不得不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帝國主義列強還秘密擬定了對蘇俄的武裝幹涉和經濟封鎖計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四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巴黎和會
口號是“外爭主權,內懲國賊”、 "取消二十一條" 、"還我青島" 和"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 曆史意義:1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2 這次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軍的作用。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 3 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後,是當時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 共產 黨的成立做了準備。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