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滅後蜀後,幾年內把後蜀倉儲財物全部運到京師。又以“上供”等方式掠奪布帛,設置博買務壟斷布帛的購銷,禁止民間交易,使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更加貧困。對於川峽盛產的茶葉,宋政府“掊取”茶利,斷絕了很多茶農和茶商的生計。這些都加速了階級矛盾的急劇發展,小股農民起義時有發生。
宋太宗趙炅即位後,川峽天災頻仍,餓殍載道,民不聊生。淳化四年(993),在永康軍青城縣(今四川灌縣南)爆發了王小波、李順起義。
王小波,或作王小皤、王小博,青城縣味江人,茶農出身(一說茶販出身)。淳化四年二月,他聚集群眾,發動起義,宣稱:“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旁戶紛紛參加起義,很快攻克青城縣。接著,直插彭山,懲殺了貪暴恣橫的縣令齊元振,眾至一萬餘人。此後,轉戰於邛州(今四川邛崍)、蜀州(今四川崇慶),所到之處,令鄉裏富人大姓,具報其家所有財粟,除留其家用而外,一切調發,分給窮人,得到群眾擁護,隊伍增到數萬人。十二月,起義軍在江原縣(今四川崇慶縣東南)與官軍激戰,王小波被西川都巡檢使張玘射傷,仍奮力殺死張玘,攻克江原。王小波終因傷重犧牲,其妻弟李順被推為領袖。
李順率領起義軍從江原出發,繼續戰鬥,攻克蜀州。又克邛州,殺死知州、通判等官吏,都巡檢使郭允能逃到新津。起義軍在新津猛攻官軍,打死郭允能,占領新津縣。然後分兵兩路,一路迂回攻克雙流、溫江、郫縣和永康軍(今四川灌縣);一路由李順率主力攻成都,在成都西郭門失利,轉而攻克漢州(今四川廣漢)、彭州(今四川彭縣)。這時起義軍已壯大到數十萬人。
起義爆發後,宋太宗將知成都府吳元載革職,派郭載代之。郭載與西川轉運使樊知古、都巡檢使郭延濬等加強成都府的防禦;梓、遂十二州都巡檢使盧斌也自梓州(今四川三台)率兵赴援。淳化五年(994)正月,起義軍猛攻成都,大敗官軍,郭載等逃走,盧斌退回梓州。十六日,攻克成都府。
起義軍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李順為大蜀王,年號應運,以吳蘊為中書令,計詞、吳文賞為樞密使,又派兵四出,攻占州縣,北到劍州(今四川劍閣),東到夔峽,控製了川峽大部分地區。秦隴地區趙包等數千人和峽路數千漕卒也準備響應。
宋太宗急令王繼恩為西川招安使,統軍從劍門入川;又增派雷有終、裴莊、尹元等率兵自湖北入夔門,進行鎮壓,並一再下詔招撫,命張詠知成都府,伺機入川。王繼恩分兵兩路,撲向劍州、閬州(今四川蒼溪東南)。這時,起義軍戰線長,兵力分散,又將主力長期圍攻梓州,另一部膠著在眉州(今四川眉山)城外。四月,王繼恩軍破劍州、綿州(今四川綿陽)、閬州、巴州(今四川巴中);東路官軍亦進入夔門,攻戰於涪江流域。
王繼恩率軍猛攻成都,十多萬起義軍攖城拒守,展開激戰。五月六日,成都失陷,計詞、吳文賞等十二名起義軍首領被俘,後在鳳翔府(今陝西鳳翔)就義。李順於城破時被殺害(一說李順撤出成都,輾轉到廣州,三十年後,在廣州遇害)。九月,張詠到任,協同王繼恩鎮壓起義軍。
成都失陷後,起義軍仍在各地戰鬥,陵州(今四川仁壽)、閬州、蓬州(今四川儀隴東南)、合州(今四川合川)都有激戰。張餘率領一萬餘戰士,沿長江東下,連克嘉(今四川樂山)、戎(今四川宜賓東)、瀘(今四川瀘州)、渝(今四川重慶)、涪(今四川涪陵)、忠(今四川忠縣)、萬(今四川萬縣)、開(今四川開縣)八州和雲安軍(今四川雲陽),隊伍擴至十餘萬人。乘勝攻夔州(今四川奉節白帝城),並派兵攻施州(今湖北恩施)。宋政府增派峽路都大巡檢白繼讚率精兵入夔門。五月下旬,張餘起義軍在夔州西津口迎擊官軍,腹背受敵,失利,兩萬多戰士犧牲,舟船損失千餘艘。張餘率軍西退。十一月,吳蘊在眉州犧牲。十二月,大蜀政權知嘉州王文操叛降。嘉州失陷,張餘被捕,至道元年(995)二月在嘉州就義。至道二年(996)五月,李順餘部王鸕鶿在邛蜀山區稱邛南王,攻打邛州、蜀州,不久亦告失敗。
王小波、李順起義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均貧富的口號。
這次起義提出的“均平”思想,對以後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993年5月,西川青城(今四川灌縣)人王小波發動了武裝起義。王小波向群眾提出:“吾疾貧富不均,
今為汝均之”的革命口號,向地主階級發起了猛攻。“均貧富”的口號既是對唐末農民起義的發展,也
集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得到了廣大貧苦農民的響應,起義軍很快發展到數萬人。王小波領導起義
農民攻克青城縣,“旬日之間,歸之者數萬人。”接著又攻克彭山縣,將貪贓虐民的縣令齊元振處死,
剖開他的肚皮,塞滿了他平日貪汙來的錢幣。這年冬,王小波率眾攻打江源縣。他在戰鬥中身先士卒,
不幸被流矢射中額頭,傷勢過重犧牲。在這個緊要關頭,起義隊伍沒有動搖,他們共推王小波妻弟李順
為統帥,繼續實行“均貧富”的主張。李順號令嚴明,所到之處,把鄉裏的富人大姓召集來,命他們如
實申報各自所有的財產和糧食,除按人口給他們留下夠用的數量外,所餘全部征調,發放給貧苦農民,
得到人民擁護。李順領導農民軍連克蜀、邛二州,隊伍已增至數十萬人。接著,他率領部隊揮戈東下,
從西南和西北兩麵向成都逼進,“所向州縣,開門延納,傳檄所至,無複完壘。”
994年正月,起義軍攻克漢州、彭州。經過浴血奮戰,又於5月16日攻克成都。為了保衛勝利果實,
發展革命形勢,起義軍建立大蜀農民革命政權,李順自稱大蜀王,改元“應運”,並鑄造“應運元寶”
(銅錢)和“應運通寶”(鐵錢)貨幣。起義軍戰士還在臉上刺“應運雄軍”四字,以紀念勝利。
大蜀農民革命政權堅決執行“均貧富”的政策,用革命暴力沒收地主財物,還依靠“在城貧民”,
“指引豪家收藏地窖”,大挖地主藏匿的浮財,分給貧民。這時,北到錦州,南至巫峽,大部分地區都
為農民革命政權所控製。
大蜀政權建立後,李順立即指揮起義軍四出攻打州縣,反動營壘相繼土崩瓦解,宋朝“敗卒亡官”
四散逃命,地主豪紳“人心恐悚,投死無地”。這時,起義軍已發展到“數逾百萬”了。波瀾壯闊的革
命形勢,迅速波及其他地區,農民革命的怒火,正以燎原之勢迅猛發展,“今日取某州,明日陷某縣,
向風則靡,何啻席卷之易”。
麵對蓬勃發展的革命鬥爭,北宋政權極為驚慌,急忙派遣王繼恩為劍南西川招安史,統帥中央禁軍
前去鎮壓。李順為阻止宋軍入川,也派農民軍數萬人北取劍門,控製棧道,以拒宋軍於險關之外。但農
民軍在戰鬥中傷亡太重,退回成都。
李順又親率起義軍二十萬圍攻梓州,因遭宋軍夾擊,戰鬥不利,也相繼撤回。宋軍進圍成都時,正
值農民軍大都四出攻取其他州縣,隻有十萬人守衛成都。經過拚死抵抗,大多數人英勇犧牲了。不久城
破,李順在群眾掩護下出城不知下落,宋軍抓了一個貌似李順的人殺頭報功。
李順起義失敗後,起義軍在眉州戰鬥的將領張餘,仍繼續轉戰於四川各地,連續攻破嘉、滬、戎、
渝、涪、忠、萬、開等八州,沿江而下,很快又發展到擁有“眾十萬餘”的隊伍。直到996年5月,各地
起義軍才陸續被宋軍鎮壓下去。
這次轟轟烈烈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嚴重地打擊了地主階級,四川“旁戶”這一名稱從此很少出
現,博買務也取消了。這次起義提出的“均貧富”的口號,是唐末農民大起義提出的“均平”思想的繼
續和深化,它反映出廣大農民要求土地和貧富均等的強烈願望,對以後的農民起義具有深遠的影響,在
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