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中華”這一使中華兒女受到感奮和激勵的口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最早提出來的。
孫中山(1866—1925),名文,號逸仙,出生地是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他在日本進行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以後,人們就稱他為“孫中山”。
孫中山在學生時代就非常關心國家大事。1885年中法戰爭失敗,他感到民族危機加深,經常同不滿清朝統治的青年探討救國救民的方法。他稱讚太平天國運動領袖洪秀全為“反清第一英雄”,並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表示要繼承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前夕,孫中山懷著滿腔愛國熱情,上書清政府大臣李鴻章,提出了改良中國的主張,但毫無結果。
1894年11月24日,正當甲午戰爭的戰火向中國蔓延時,孫中山聯合有誌於反對清政府的華僑二十餘人,在檀香山建立名為“興中會”的救國團體。興中會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由孫中山起草的《興中會宣言》,沉痛地指出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嚴重民族危機,揭露了清朝統治的腐朽賣國行徑,呼籲愛國誌士行動起來,為挽救民族危亡、建設強盛的祖國而努力奮鬥。《宣言》鄭重申明:“是會(指興中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
此後,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無數革命誌士為“振興中華”的口號所激勵,拋頭顱,灑熱血,終於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製製度。今天,“振興中華”的口號又號召和鼓勵著中國人民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