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主要指導思想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八個字。前四個字“師夷製夷” 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係,即學習西方的長技用以抵製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擴展資料
洋務運動的影響:
1、對近代經濟的影響: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麵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求富”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於采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係列配合軍事工業的項目。
2、對近代政治的影響: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誌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3、對近代文化的影響: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要開始洋務運動,興辦洋務就必須要有精通洋務的人才,但是中國傳統的科舉製教育卻遠遠無法滿足洋務運動對人才的需要。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的口號是“從自強到求富”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軍用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了一批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
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軍用工業,如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 而“師夷長技以自夷”是魏源一本書中的,是他主張向西方學習的口號。應該是“師夷長技以自強”。這是主張,而不是口號。
師夷長技以自強"而不是製夷!希望對你有幫助
“師夷長技以自強”是對洋務運動主題的總結,也可以說是奕欣提出來的。
1860年12月曾國藩上奏折說,目前借外國力量助剿、運糧,可減少暫時的憂慮;將來學習外國技藝,造炮製船,還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對上述看法加以發揮,主張購外國船炮,訪求能人巧匠,先演習,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那時可以剿發(指太平軍)、撚(撚軍),勤遠略,這是救時第一要務(《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頁)。1862年李鴻章到上海後,得到外國侵略者幫助訓練洋炮隊、設洋炮局。他認為,清軍作戰往往數倍於外敵,仍不能勝,原因在武器不行,槍炮寙(yǔ)濫,如能使火器與西洋相埒,則“平中國有餘,敵外國亦無不足”,今起重視,最後可達自主 (《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第3卷)。奕欣看到曾李兩人學造外國船炮,決定派員前往學習,在奏折中說,治國要做到自強,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製器為先,“我能自強,可以彼此相安”(《籌辦夷務始末》鹹豐朝)。
口號有三個:師夷長技以製夷,自強,求富
如滿意,請采納,哈哈!!
支持3、8樓,前期自強,後期求富,
準確的是說60年代至70年代是自強;
70年代至80年代是求富
而1895的甲午戰爭則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