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封建傳統歧視女性,所以當一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須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現代多用作成語。
1、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
2、須眉指:胡子和眉毛。古時男子以胡須眉毛稠秀為美,故以為男子的代稱。
擴展資料:
中國古代“巾幗不讓須眉”的實例:
穆桂英:
傳說故事人物。生長於山東穆柯寨,寨主木羽之 女,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因在陣前自招楊宗保為婿,歸於宋營。在抗擊遼的入侵時,她颯爽英姿,躍馬橫刀,與楊家諸將領一道,所向披靡,屢建戰功。宗保在抗擊西夏的戰爭中死去後,佘太君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征西時,她已五十歲,但她銳氣不減,仍掛先鋒印,一馬當先,力戰番將。是古代流傳的巾幗英雄形象,深為群眾所喜愛。民間以“穆桂英掛帥” 、“大破天門陣”等故事流傳最廣。
樊梨花:
“薛家將”中人物。原為寒江關關主樊洪之女。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富於反抗精神,武藝高強,神通廣大的女英雄。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花木蘭
搜狗百科-樊梨花
編輯
巾幗不讓須眉。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古人稱男子為須眉。封建傳統歧視女性,所以當一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須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源出《三國誌·魏誌·明帝睿傳》裴鬆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下一句:英雄不問出處。
1. 巾幗不讓須眉。
2. 幗,婦女頭發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發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古人稱男子為須眉。封建傳統歧視女性,所以當一個女人很有作為時,就叫巾幗不讓須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3. 源出《三國誌·魏誌·明帝睿傳》裴鬆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昭君出塞,紅顏未必禍水。
孫山下第,盛名其實難副。
高祖還鄉,英雄莫問出身。
孔融讓梨 有誌不在年高
君秋登台 小生敢穿青衣
秋瑾就義, 英雄當驚天地
武後理國,長髯拜倒紅顏
巾幗不讓須眉
紅顏更勝兒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