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哲理》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麵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生的哲理》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中的一篇文章《人生的哲理》,讓我受益匪淺,久久難以忘懷。
文章記敘了讀大學的時候,“我”在禮堂裏聽了一位有名的教授的講座。在講座開始時,那位教授向坐在禮堂最後一排的中間的那位同學鞠了一躬。教授講明原因後,現場的同學都受益匪淺。其實當你心中隻有自己的時候,你可能把麻煩留給了自己;當你心中想著他人的時候,可能他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方便了你。
文中教授說的這句話讓我感受很深,“我統計了一下,在半個小時之內,哪些搶占了‘好位置’的同學,竟然為他們隻想自己的行為,付出了起立十多次的代價。”我通過“半個小時之內”和“十多次”這兩個字眼看出那些自以為占了好位置的同學其實“備受其苦”。半小時等於三十分鍾,十多次就算十次,那些占了“好位置”的同學平均三分鍾起立一次,如果那些同學坐在一排中間的好位置上,就既免去起立的“懲罰”,也沒有人可以打擾你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報以一種心中有他人的心態。比如那天我坐地鐵去西直門上課,去的時候人還不算太多,可是回來的時候,我在等二號線地鐵的時候,來了一輛列車,人們就蜂擁而上,不管不顧,車廂裏可謂是人山人海,一個人挨著一個人。可是就這樣有許多人還繼續往上擠。這就讓我想到了這篇文章,“當你心中隻有自己的時候,你可能把麻煩留給了自己;當你心中想著他人的時候,可能他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方便了你。”
心中隻有自己的`人,不正是那些蜂擁而上的人嗎?它們的麻煩就是擠得不可開交。心中想著他人的人,不正是那些耐心等待下一班車的人嗎?他們得到的好處是使自己免受擁擠之苦。
生活中,隻有你心中想著他人,你才能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其實關心別人,也就是關心自己。不懂得關心別人,同時也在拒絕別人的關心。也可以這麼說,不懂得關心別人就如同有一筆財富你卻從不享用。被別人關心是一種幸福,關心別人也同樣是一種幸福。學著去關心你身邊的那些熟識的或不熟識的人吧,如果你做到了,你得到的將不僅僅是別人的關心,更是綿綿不盡的愛。